第(2/3)页 他一直希望的就是跻身朝堂,将一腔抱负和才学施展出来,匡扶汉室、复兴大汉。 虽说不知道天子是如何知道他、还专门把他召到邺城,但有幸能遇见这样一位圣明的君主,就是上天给予他的机会! 想到此处,诸葛亮愈发坚定了见到天子之后要好好表现的想法,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个机会。 马车沿着官道,缓缓驶入邺城。 凭借绣衣使的特权,一行人很快便畅通无阻抵达了皇宫外面。 青竹又向羽林卫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以及来意后,后者马上前去通报。 “孔明先生!” 诸葛亮正在他整理仪容,闻言转身看去,就见到一长相颇为富态、衣着锦绣的文士,满面笑容地向他迎来。 青竹、梧桐、银针三人见到他后,脸色顿时一肃,直接单膝下跪道:“卑职参见贾公!” 这文士自然便是一手组建绣衣使的贾诩。 贾诩对他们点了点头,随后拉着诸葛亮的手,笑道:“这三个蠢材办事不力,这么长时间才把先生带来。” “先生一路劳顿真是辛苦了。” 面对贾诩的热情,诸葛亮稍稍有些不适应,行礼道:“敢问阁下是……” “一时失态,望先生见谅。” 贾诩敲了敲脑袋,接着笑眯眯地说道:“我姓贾名诩,字文和,乃是中书令。” 贾诩? 诸葛亮心中微微一震,他当然听说过贾诩的声名,而且他从青竹等人口中得知,贾诩乃是天子最器重的心腹之一。 天子之所以能摆脱袁绍的钳制,贾诩就占了极大功劳,如今更是担任直指绣衣使一职,所有绣衣使都需要听其号令。 面对这位不折不扣的朝廷重臣,诸葛亮不敢怠慢,行礼道:“诸葛孔明,见过中书令。” “孔明先生无需多礼。” 贾诩侧过身去不受诸葛亮这一礼,亲自把他扶起身来,并笑道:“陛下命我去寻找先生,但奈何我手中有事无法脱身,所以只能让这三个蠢材过去请先生。” “他们没什么失礼的地方吧?” 此言一出,青竹三人顿时感觉到背后冷汗涔涔,浑身上下都变得僵硬了起来。 诸葛亮摇头道:“三位绣衣使一路上都极照顾我,并无失礼之处。” “那便好。” 贾诩点了点头,接着对青竹三人道:“做得不错,记甲等功,自己去领赏吧。” “多谢贾公!” 青竹三人如蒙大赦,纷纷对诸葛亮投去感激的目光,然后匆匆离开了,根本不敢在此继续逗留。 随后贾诩对诸葛亮道:“陛下现在不在宫内,正在城外视察农耕,先生不如先随我入宫等候吧。” “视察农耕?陛下亲自前去?” 诸葛亮大为惊讶,虽然听说了天子时不时就会出宫视察,但没想到视察的不只是百姓的生活,连农耕也不例外。 那可是要下田行走于田野之间的。 贾诩笑道:“陛下体恤民情,而且如今正值春耕之际,陛下让百姓用他发明的建安犁进行耕种,所以要亲自去看看效果。” “陛下出宫已经有一个多时辰,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快要回来了,孔明先生还是先随我去宣室吧。” 诸葛亮没有拒绝,随贾诩一同入宫。 这时候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 贾诩撑起伞,与诸葛亮漫步于宫廷之中,笑着说道:“春雨贵如油,孔明先生一来就下起了春雨,这可是好兆头。” “陛下可是等先生已经等了许久了。” 听闻此言,诸葛亮好奇问道:“敢问中书令,不知陛下召见我所为何事?我只是一介布衣而已。” “自然是要用先生。” 贾诩理所当然地回答道:“陛下与我说先生乃是大才,如今朝廷缺少的就是人才。” “先生既入了陛下之眼,陛下定会给予重用,先生真是年少得志啊。” 虽然贾诩不知道天子看重诸葛亮什么地方,不过不妨碍他释放善意,说好话总是没错的。 而且现在诸葛亮尚且还是白身,这时候交好可比日后被重用的时候交好容易得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