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家乡的抗日英雄-《为和平而战》


    第(2/3)页

    虽然日本人不是天天来,每次来的也不是同一伙的日军,但是这个进村的方式都一样,村里人都有了应急的对策了,腿脚快的往老树参天的山上跑,条件方便的躲自家地道里了,再有些老弱妇孺跑不动干脆就不跑了,坐下闭眼等死算了。听我奶奶说过起初日本人见到村里全是老人和孩子,没什么年轻的壮丁可抓去干活,扭头也就走了。今天可就不一样了,由于小胡同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小鬼子来的又特别突然,故此全村大部分人都没能跑得了。小鬼子进村后看到村里的大户人家正在娶亲事而且满院子的酒席还没动筷,顿时高兴的大叫:“哟西哟西!酒肉地有!”行军几年也难得如此好的机遇能痛痛快快的大吃大喝一顿。军曹指挥官拔出东洋刀指着人群大声叫道:“杀格地地”!......                             无数乡亲们倒在血泊里......                                                                                                       当时的女人还流行裹小脚,新娘子是个小脚丫子,跑不动,新郎也不知道窜哪里去逃命了,丢下新娘不管,估计这与当时的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有关系。新娘独自一人躲在屋里小声哭泣,但是最后还是被小鬼子发现了......

    在玉米地里睡得正想的张有福被突然响起的机关枪声给惊醒了,腾地就坐起来了,他也知道但凡机关枪响起来肯定是大事不妙,然而他又不敢就此凭一把锄头回村里和日军对抗,要是再等到日军走了,自己再回村里,那可能就只剩自己一个活人了。犹豫之间,他忽然想到了邻村教书先生王先知,这王先知老先生本是一介教书的,由于日军侵华,自己的小私塾里已经没有学生了,他自己本人仗着有些学问,还能在四处招来些闲散,以游击队的形式来和日军周旋,王先知由于本是教书先生,在乡亲眼里人缘不错,加之现在又打起了小日本,他的名声可就更高了,手下的兵也越来越多。

    张有福顾不得多想,抄着田间小路撒腿就往邻村王庄跑去,想尽快找到王先生搬些救兵来。田间地头的小土路,坑坑洼洼,费了好大一阵功夫好不容易找到王老先生,谁知这刚一见到王先生,就被人家给骂了一通。原来,王先生是个好讲究的人,本来人家就是有学问有修养的,见不得村民莽夫在他面前失态,可是这王先生虽说是个有学问的人,但也是个急性子,那是骂起人来是专拣难听的话骂,有些话简直就没法写在书面上了。王先生正在家坐在大树底下的太师椅上看着书,见到张有福气喘吁吁的样子,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的,一下子就火冒三丈,腾地从太师椅上跳了起来:“怂娃子有啥屁赶紧快放!老子都替你憋的慌了......”张有福看到这王先生都六十大几的人了,发起火来这架势可不比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差。吓得一下子就结巴起来了:王......王老......老先生,日......”                                                                 “日日日,日他娘的啥东西呀!”王先生等得不耐烦了,又开口骂道。                                                                “日本,”张有福咽了口唾沫:“机关枪......机关枪的响......响起来了”。                                                        “人家打枪,关你屁事!跑来找老子做甚”!王先生准备转身回屋,忽然感觉张有福是在说日本人打进村了,猛地回过身来问张有福:“哪里响机关枪啊”!

    张有福好像刚缓过气来,能说清楚话了:“我们村......村东头,先生......老先生救命啊!”说罢就两腿一软,不知是给王先生下跪,还是他累的虚脱了,“扑通”一声就爬倒在地。

    这下王先生可是听明白了,是小日本儿来了,平时这小日本只在城里的据点,炮楼附近活动,今天进了村还是件不寻常的事,敢情这是自己上咱门来了,岂有不去招呼招呼之理。他顺便把书本子自往太师椅上一扔 ,回到屋里在被子窝把盒子炮摸出来,往裤腰带上一别:“走!给老子在前边带路”说罢翻身骑上院里椿树下拴着的那头大红骡子。                                                                                    其实王先生知道去邻村的路怎么走,只不过此时给自己做做威风。张有福一看就王老先生一人,不禁大惊:“老先生,该不会就您老一人上阵吧!”                                                                                                                        “少废话,咱们先去集合队伍!”

    张有福还以为王老先生家里每天都有人马整装待阵,没料到人马还得现来现叫。正纳闷间已走出大门外,只见已经有许多民兵就等在院门外边。王先生一看不禁又开骂了:“你们这邦龟孙子,倒还挺通我性格的啊!这下省的老子一个一个去叫你们了。”

    只听人堆儿里有人说道:“王老师啊,那机关枪声我们早听到了,这不就赶紧等您老发个话了么”。

    原来是王先生上了年纪,耳朵不中用了,愣是自己没听得到枪响。不过他还死要面子:“老子也听到了,老子只不过想让那小狗日的自己上老子家门口来,好让老子好好教训他一顿......你们把家伙什都带好了没有?”                                                               “都带好了!”

    王先生所说的家伙什,可不是什么枪啊炮啊的,要说枪,那可就只有他一个人有,是一把老旧的驳壳枪,而且只有两发子弹,其余的人手里都是抄着些锄镰菜刀,不过,就凭人们手里拿的这些家伙什还愣是把驻守在城关炮楼里的小鬼子经常吓得是屁滚尿流。

    “好嘞!有福子!给老子在前边带路”。                                                                                             张有福顺着刚才跑来的那条田间小路,领着王先生的大队人马,风风风火火的就赶回来了。

    村里小鬼子的机关枪声早停了,满院子的日本鬼子吃的是肚子溜圆,坐在地上不住地打嗝,有的干脆喝酒喝的是烂醉如泥,爬都爬不起了。正在此时,王先生的人马赶到了,由于他们手里没枪,跑进村里的时候全凭大家伙一起大声叫喊,以群众之势来吓跑鬼子。王先生自知手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和鬼子对抗,便提前和大家伙说好了,能拣到枪就拣,拣不到就跑,可千万别把命给丢了。不过他这话说了已经不下千遍,凡跟他干的人都知道这条规矩。于是大家伙一起大声高喊“杀,杀呀!”张有福也跟着一边跑一边大声跟着叫喊。

    村里的小鬼子由于在村里扫荡向来没有受到过游击队的阻抗,在大肆吃喝时完全疏忽了防备心理,忽然听得不远处有大批人马的杀喊声,惊慌之余竟然都找不到自己的枪了。可是这个王先生今天也是他犯糊涂,竟然一股脑地冲进了院子,以前他从不会和日本鬼子发生正面交战,今天可能是由于没有受到小鬼子的阻击,冒然大意地就跑到满是日军的院子里了。只见满院子都是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的乡亲们的遗体。等他回过神来自己也是着实的下了一大跳,不过马上就发现,满院子的日军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心中大喜:“伙计们,快,快捡枪!”大伙刚刚也是有些害怕,害怕日本人的机关枪,东洋刀,甚至是死了的日本人尸首也害怕。不过就在王先生的一声大喝之下,心里都有些胆底儿了,有几个胆大的趗手趗脚的拿了几把日本人的枪,虽然不会使,就连持枪的手法都不懂,但也把几个稍微清醒的小鬼子吓的赶紧就把手举起来了。张有福也捞了把“三八大盖”,他看到死人堆里有他大哥张有禄,不禁涓然泪下,大声哭喊着要开枪,杀几个日本人给哥哥报仇。王先生话慢一步,愤怒的群众当下便做死了几名日军。不过王先生看见他手下的人们一个个怒目圆睁杀气腾腾的架势,就借着这个胆,翻身下骡,把军曹指挥官的东洋刀夺过来就别在自己腰带上了。

    过了好半天,逐渐清醒的日本鬼子发现周围全是土八路,而且自己还被稀里糊涂的缴了械,一个个紧张的双腿发抖,手都举不起来了,自觉的站成一排等候八路军首长训话。军曹指挥官也蔫不唧唧的站在队伍旁边等候发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