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泪水在黎玉英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她能强忍着兄长牺牲的悲苦,一路上以笑脸迎人,只为不遭到嫌弃,这份坚强就不是常人能比,此时也缓缓地点了点头:“小女子明白了,此番进京,自当谨言慎行,恪守本分,不敢奢求其他,先完成我安南应尽的贡祀之责!” 果然一点就透,海玥目露赞许,低声道:“只是谨慎无用,你入京后,肯定也会被卷入朝堂纷争中,若遇纠葛,切莫自作主张,去请教宫中!若是再难,遣人来寻我!” 黎玉英露出小心翼翼的期待:“你……你愿意帮我?” 她自家人知自家事,身为外藩郡主,与此时的她接触,其实没有什么好处,换做常人,借助安南使团的案件,得了赏识,早就对她避之不及了。 海玥却斩钉截铁:“但凡力所能及,我一定助你!” 黎玉英情难自禁,把头靠了过来,哥哥死后,异国他乡,也只有这么一个依靠了。 海玥不再多言,只是将其拥住,再看小郡主,已是玉颊生晕,如朝霞映雪,原先的苍白消散无踪。 两人相拥站在船头,静静不语。 都是第一次北上,第一次入京,第一次面对这个庞大的政治核心。 即便是海玥,若说没有半分紧张,也是不可能的。 所幸彼此相拥的温度,更能安定人心,江面上吹来的风似乎也暖和了许多。 “我……我先回去了!” 许久之后,黎玉英恋恋不舍地抬起头,拍了拍红彤彤的脸蛋,低声道了一句,快步回到船舱内。 海玥则依旧负手而立,片刻后无奈地道:“出来吧!看了有一会儿了吧?” “好功夫啊!” 陆炳闪了出来,先是似笑非笑,挤眉弄眼,随后又正色道:“你是不是对安南局势有些见解?” 海玥对于安南的局势,还真的有一些想法,但现在不是透露的时机,当然也不必隐瞒:“见解谈不上,是有些不成熟的看法,此乃国事,不急于一时!” “对对!” 陆炳连连点头:“陛下关注安南局势,已非一日,使臣入京,必定牵动各方,你切忌出头!先考国子监,等有了监生的身份,便是在京师扎下了根,有些话才能讲!” 国子监生还真的频频对朝堂局势发表见解,之前张璁和桂萼被免职,这些监生还去请命,被嘉靖训斥。 海玥则想到一件事:“我院试排名,对于入国子监有些影响吧?” 此番广东院试,他排在一百五十三名。 这是一个什么名次呢? 按照官方配额,明朝生员录取遵循“大府四十名,中州三十,小县二十”的原则,中后期允许增广生员,但广东全省年均录取的人数,也不过是一百五十到两百之间,每个府录取十五到二十人。 今次,就录取了一百五十三名生员。 王世芳将海玥排在了倒数第一。 装都不装。 对于一位高中县案首、府案首的学子来说,如此排名自然引人侧目,也引出了不少闲话,毕竟旁人并不知内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