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海玥新婚之际,安南前线战况不断传入京师。 此战的主帅是毛伯温和张经,这两人的帅印,是内阁三推九问、经年考校后定下的。 时值革新之际,用兵之时,最后朝廷选中的,却是这两位持重之将—— 毛伯温深谙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旨,大军陈兵镇南关隘,却按兵不动,安南各州眼见明军虎视,果然内讧更甚,莫氏伪朝根基自溃。 张经身为未来的抗倭战功第一,此番则是查探山川地势,人员分布,与百年前明征安南战争的局势作比较,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两人在知名度上或许远远比不上俞龙戚虎,却是一等一的帅才,这样的组合配合上如今张璁为首辅的中枢班子,莫登庸也算是一个枭雄,却是时运不济,连战三场,三场皆败。 于是乎,陆炳带着同样新娶的媳妇吴氏,登门来告别了。 “文孚定下日程了?” 海玥夫妇招待了对方。 “定下了,三日后就出发!” 陆炳十分干脆,笑容里也满是期待:“我是武人,岂能错过收复交趾的功绩?此番南下,便是赶不上灭国大战,此后治理交趾,也多有平叛,可以让我一展拳脚!” 历史上没有对安南战争,陆炳考中武进士后,是北上去了蓟州,拿下了一血。 嗯,真的是一血,蒙古鞑靼部攻打冷觜关,陆炳斩敌一人,以军功升为副千户。 别以为这是笑话,真正了解明朝此时与关外交战的情况,就知道受崩坏的军功首级制度所累,斩首一人并不容易,更普遍的情况是缩在战车后面,根本不与敌人短兵相接,一场大战爆发下来,双方或有伤亡,但根本拿不到尸体和首级。 现在的陆炳当然看不上那些小打小闹了,他也不愿只靠潜邸旧臣的身份上位,而是要去安南杀敌,争一个实打实的军功回来。 妻子吴氏是江南水乡出身,温婉如水,此时以崇敬的目光看着丈夫,更让陆炳颇有几分飘飘然。 海玥暗暗皱眉,对着朱玉英使了个眼神,朱玉英听到灭国之言,原本神情有些复杂,此时也心领神会,将吴氏带入内宅说话,独留下两人。 陆炳看了出来,脸色变得郑重:“明威莫非不看好局势?” “并非不看好,只是朝廷未免太看好了……” 海玥轻叹:“莫登庸虽败退守险,元气未丧,然朝堂诸公已热议设交趾布政司之事——此议虽可鼓舞三军,却恐骄兵悍将生轻敌之心,埋下祸根啊!” 百年前,大明征安南的过程中,是先吃了几场败阵,后来才摧枯拉朽,大胜灭国的,如今海玥倒是不希望先吃败仗,因为以朝廷如今的局面,真要败了,上下反对声音一大,莫登庸再割地赔偿,表面上给个台阶下,嘉靖可能就捏着鼻子认下,放弃出兵了。 可稍有胜势,就得意忘形,下场恐怕会更惨,历史上乘胜追击,结果被诱敌深入,最后全军覆没的例子还少么? 陆炳听出了意思,却有不同意见:“毛张二人都是持重之辈,莫老贼此前就数度诱敌,他们都未中计,明威是否多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