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牺牲品-《大明神探1546》


    第(2/3)页

    海玥其实是根据嘉靖的性情来建言的。

    那位的心眼从来就不大。

    有时候也不得不从坏处考虑。

    但陆炳既然决定了,他也不再多言,只是目送这位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出了这等大事,行程又被耽搁。

    所幸考察江防,确实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浙江地区也传来消息,似有倭贼驾船,侵扰袭边。

    除了海玥外,没有人知晓这排不上号的倭寇侵扰,将来会是多大的问题,但也总算有了借口,继续留下处置。

    就在这期间,一个意料不到的人出现,让海玥颇为惊讶。

    “明威兄!时隔一年,咱哥俩终于又相聚了!”

    语气亲热,甚至两眼泪汪汪的,正是孙维贤。

    一年多时间不见,这位指挥佥事面容明显憔悴了不少,可见此番为朝廷在江南征粮,确实是个莫大的苦差事。

    于是乎此番得以回归,更是感动不已:“自从安南大捷,京师里唯一记挂着我的,就只有明威兄了,其余的都是过河拆桥啊!”

    能在关键仕途上捞一把的,确实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此时此刻,让他唤海浩朱琳一声伯父伯母,孙维贤都是甘之如饴。

    海玥能感受到这位由衷的喜悦,却也在稍作寒暄后,马上问道:“你可知,都指挥使王佐下狱了?”

    “当然!”

    孙维贤眉飞色舞,左右看看,低声道:“我已打听到了,那位入狱已经七日了,而且事关皇嗣,他便是出来,也保不住都指挥使之位了!”

    声音里带着激动的颤抖。

    从金陵南镇抚司,被调入京师北镇抚司时,孙维贤就清楚,自己不过是天子遏制王佐在锦衣卫内一家独大的棋子。

    当时王佐身体强壮,深得圣眷,相比起他前半辈子都在南方经营,于京师里根本没有根基,差距实在巨大。

    所以那时的孙维贤,也就根本没有想过,能够接替王佐的位置,成为锦衣卫的老大。

    可世事难料。

    谁能想到如今的峰回路转。

    海玥知道上位心切,便也托付道:“打听一下,那位杜康嫔如何了……”

    “放心!”

    趁着王佐入狱,陆炳奔走,锦衣卫内人心浮动,孙维贤带着亲信,很快接管了局面,传来了消息:

    “杜康嫔以泪洗面,身体一日糟糕过一日。”

    “杜康嫔病重。”

    “杜康嫔薨了!”

    ……

    “为何如此着急?”

    短短数日间的急转直下,让海玥都眉头紧锁。

    所谓病重,其实就是处置。

    然杜康嫔不比其他,这个“渊天子”的落网,实在太关键了。

    她身边人手,肯定不止是两个嬷嬷和婢女。

    别说宫内还有内应,便是之前与王佐联络的人,必然是混在禁军中的内鬼。

    退一步说,即便不考虑情报,要处决一位妃嫔,最好的地方莫过于紫禁城。

    到了大内,无论是打入冷宫,还是悄然病逝,都是波澜不惊。

    何必要在南巡途中,就这么迫不及待地处理呢?

    “王佐的下场,恐怕要遭!”

    海玥在见到孙维贤被招来,就有所预感。

    现在更是确定无疑。

    杜康嫔毕竟是九嫔,且是之前按照古礼敕封的,如今又随天子南巡,于中途不明不白地没了,当然要有个说法。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先前导致其流产的锦衣卫都指挥使王佐。

    ……

    唐王府牢房。

    王佐用磨尖的碎石,在墙上刻下十三道竖线。

    十三道刻痕整齐排列,像一队赴死的士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