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海中诚现在的年纪,能够把《三字经》朗诵完毕就不得了了,现在却背了大半篇《千字文》,这才渐渐停下,绝对是神童。 “好!” 于是乎,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海中诚仰起小脸,眼中满是期待,海玥也由衷地给出赞许,取出松子糖塞给儿子:“比起上旬又有进步,吃完别忘了刷牙……” “唔!” 海中诚小脸乐开了花。 海玥伸手揉了揉儿子的发顶,触手是细软的发丝,带着孩童特有的温暖,也觉得心情愉悦。 不过夸赞完后,海玥又考校道:“你可知‘罔谈彼短,靡恃己长’是何意?” 海中诚眨了眨眼:“就是不要说别人的短处,也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 海玥嘴角微扬:“那么对外人,你要背什么?” “《三字经》!” 海中诚立刻道:“我入宫给皇奶奶背诵时,背的都是三字经,停顿的次数,也要比两位哥哥停顿的多呢!” “好!好!好!” 海玥大赞。 父子俩齐齐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出来吃饭了!” 朱玉英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饭桌之上,朱玉英等到儿子吃完离席,也提到了宫内的皇子:“听说陛下要为几位皇子选侍讲学士,用以启蒙……” 海玥目光一动:“这消息是谁在传?” 哪怕再无旁人,朱玉英也轻声道:“宫内宫外都有,不少命妇都在传。” 这位早已融入了京师命妇圈。 当年蒋太后初收其为义女,为她张罗婚事时,不少京师命妇是带着几分看笑话的心态的,觉得这段母女亲情长不了。 可这么多年过去,蒋太后与朱玉英的母女关系不仅没有淡漠,反倒越来越密切,当年爱搭不理的命妇们早已后悔莫及,乃至于竭力巴结。 对于这种虚伪的圈子,朱玉英早就心知肚明,当然也不会拒绝,很是结交了几位值得往来的闺中密友。 现在的消息,最早就是出于她们口中。 眼见有这样的机会,朱玉英也动心了。 三年编修,三年编撰,一年侍讲学士,海玥在翰林院已经七年。 他如今虽然年轻,但那是因为考中榜眼的年纪太小,论及资历,却是不比许多翰林差。 这个时候再晋升,不会有人多言。 毕竟当年得陛下亲赐表字,科举又是连中三亚,无论是圣眷还是功名,都无可挑剔。 本以为这位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却在翰林院硬生生磨了七年,且中途多次拒绝破格提拔。 即便是最苛刻的老臣,也得认可这份不骄不躁的性情下,养出的威望。 朱玉英由此觉得,夫君可以更进一步。 海玥却不着急,夹起一箸清炒时蔬,慢悠悠地咀嚼咽下后,才开口道:“她们可对几位皇子有所评议?“ 朱玉英脸色微变,这话题可危险得很,若是儿子在,耳朵是肯定得捂住的,凑近低语,声音几不可闻:“当然是皇长子啊!” 海玥道:“哪怕陛下迟迟不立太子?” 朱玉英奇道:“那不是因为皇长子年岁太小么?” “呵!” 海玥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笑声。 嘉靖如今已经有五位皇子,四位公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