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孙维贤厉声道:“事实是,建文旧事早成枯骨!如果没有建文密藏,没有算计争斗,不会再有人去寻找什么建文遗脉!倒是你们这些自缚枷锁的蠢货,生生把枯骨弄成了索命厉鬼!” “话不投机半句多!” 孙维诚摆了摆手:“四哥如果特意唤我,就是为了这些,那还是不要浪费唇舌了,我不妨再告诉你一件事,还记得二十五年前的宁王之乱么?” 孙维贤勃然变色:“你是说?” “不错!” 孙维诚悠然道:“昔年太祖分封诸子为藩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镇守大宁,拥兵八万,实力雄厚,先祖削藩时,朱棣为拉拢朱权,许诺事成后中分天下,然夺位后翻脸,将朱权改封南昌,削其兵权。” “朱权后代对朝廷不满,尤其第四代宁王朱宸濠,认为正德昏庸无能,欲效仿朱棣夺位,期间恢复本被朝廷裁撤的藩王护卫,私造兵器,蓄养死士,收买朝臣,掩盖谋反迹象。” “这些事情说得轻巧,实则各路藩王都有无数人的眼睛紧紧盯着,宁王又是如何在当地蓄养私兵,又是让江西和南直隶不敢上报的?” 孙维诚露出得意之色:“其中正有我父亲,你叔父的功劳!” “若非宁王实在愚蠢,还想将儿子过继给正德,以致于打草惊蛇,后又不听劝告,不直取金陵,反而久攻安庆,给予王阳明集结兵力之机,又岂会兵败如山倒?” “哦对了,宁王在起兵之际,也是派人上岛寻宝,虽然未得到武备,却也收获了不少金银,由此更加坚定了信心呢!” 当最后一句落入耳中,孙维贤身躯猛地一晃。 完喽! 九族大危! 如果这个堂弟所言不假,孙家在策动谋反的事情上,已经干的不是第一回了。 也对,祖母连他这个孙子都不放过,怎会放过儿子? 孙维贤的父亲是锦衣卫,又因英年早逝,似乎没有被身世牵连,但孙维诚的父亲却是孙家的大掌事,主管家族生意。 孙维贤在成为南镇抚司镇守使上,这位叔父也出力颇多,曾经还对其颇为敬重。 万万没想到,连宁王作乱,他都有此“功劳”。 深吸一口气,孙维贤苦笑道:“这确实没了回头之路,放我出去吧!” “开弓没有回头箭!” 孙维诚并不意外,笑容里有些几分讥诮:“不过在大事发动之前,至少在南直隶兵变功成之前,我是不会放四哥出去的,以免你瞻前顾后,坏我等大事!” 孙维贤倒也不意外,稍加沉吟后,缓缓地道:“那我给你一个建议,拉拢一个人!” “谁?” “礼部右侍郎海玥!” 孙维诚倾身向前,又惊又喜:“他?他能上我们的船?” 孙维贤道:“绑住琼山海氏,就由不得他了,一旦海玥能参与,你们……我们的胜算至少增加三成。” “双屿岛一战,我保了那个倭贼王锃,让他当掌柜吧,他在行海上的天赋,是你们都比不过的。” “唯有将利给足了,才能让那位朝堂大员心动!”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偏院内回荡,孙维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他望着兄长久违的凌厉姿态,终是低声道:“我且试一试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