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事关三位皇子,陛下岂能如此……” 内阁值房,严嵩接到最新的消息,老脸都变了色。 大皇子病重,二皇子事发,三皇子、四皇子受牵连。 除了最小的皇子外,几位大些的,竟有一并被废的趋势。 但凡是科举入仕的,都会即刻想到唐玄宗的三庶人案。 以史为鉴,可明得失,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让严嵩怎么办? 别的事情能够和稀泥,但在这件案子上,一旦回答“此陛下家事,非臣等宜预”,那他的士林名声就彻底毁了,肯定要被比作奸相李林甫! 他严嵩北抗蒙古,南平倭寇,所治之下,乃中兴盛世,是铁定要青史留名的能臣贤臣,岂能如此堕落? 因此此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安排吏员:“去!将海侍郎请来!” 不多时,海玥大袖飘飘,走了进来。 自从升任礼部右侍郎,内阁值房也是他常来的地方了,只不过他行事依旧低调,国朝重事,向来只是旁听,不拿决策。 但严嵩很清楚。 朝堂上的大事,没有这位的默认,办不成。 现在。 则要海玥点头了。 严嵩开门见山:“海侍郎可曾听说皇子一案?” “有所耳闻。” 海玥神色凝重,一上来就定了调子:“此事万万不可!” 严嵩心头一松,轻叹道:“太子册立,老夫本以为可享几日清净,谁想到……唉!陛下此刻正在盛怒,然事关社稷,吾等不得不谏啊!” “不仅是劝谏……” 海玥道:“案子还得详查!” 严嵩眉头微锁,声音稍稍放低:“海侍郎之意是?” 海玥沉声道:“陛下素来明察秋毫,何以听信贼人挑唆,怀疑自己的三位亲生儿子,一同谋害长子?此事若不详查,恐有无穷后患,令国朝不宁!” ‘查案?’ 严嵩心头一凛。 这味道不对啊! 他的想法是,放弃二皇子,保住三皇子或者四皇子。 是的,哪怕牺牲两个,只要不要像三庶人案件里,将几位皇子一网打尽,那都好说。 事实上,除了那些一心要博拥立之功的外,别人也不关心谁当太子。 群臣只关心两点,第一是国家要有储君,第二则是储君的选拔要按照祖制,立嫡立长,传承有序,不能由着天子的性情和喜好来。 除此之外,像海瑞那么担心储君长歪的,还真不多。 因为当今天子没有表现出任何身体衰败的迹象,如今连朝会都不上了,只在宫内享福,谁知道还要等多久,才会有新君登基? 谁又知道那个时候,新君是何等模样? 严嵩也是这么认为的,严党没有在储君身上押宝,就是出于此理。 他如今已近七十高龄,首辅也当了快十年,按照一般惯例,这个年纪,都可以上疏请求致仕了,但显然严嵩还想发挥余热。 可就算再乐观,他也没指望做到下一朝,今朝能把实权牢牢握住,已是心满意足。 偏偏这一回,海玥不满足于解决一时的困境了。 十年首辅。 海玥一直认同严嵩的路线,配合严嵩的执政,一切只因新政本就有他的参与和建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