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呼呼海风不断地推打在脸上。 朱标抬头望去。已经临近9月份,这倭国的天气,说冷的话跟东北也差不了多少。才10月份就已经飘起了寒风,寒霜冻结四处海港上演,弥漫着一股森冷之气。 转头朝远处望去,隐隐能看见正在修建的几座高楼。 那些高楼都是碉堡形状,作用还是用来镇压当地百姓,以及在本地建造一些金属冶炼的工厂。 除此之外,如今的倭国大部分还属于一个没怎么开发的蛮荒之地。 江户港倒是比几个月之前修建的完善了不少,可停靠的船舶也多了很多。 一个个犹如蚂蚁般的倭国奴仆头上绑着白色布条,腰间缠着一块布,就在寒风之中嘿咻嘿咻地干活。 他们的抗冻能力确实要比大明人强一些,起码比大明南方人强一些。 “殿下,此处之事已基本安定,各处编户齐民完全做好,本地的一些残余也都收拾干净了。” 张居正领着一众文官班子前来迎接。 远处的岸边上还跪着戚继光和众多将士。 朱标负着双手,缓缓点头,跟张居正一同下了船,乘着马车向京都的方向而去。 这个时代的京都可不是后世的京都,而是后世的东京湾。 看着那些尚且处于蛮荒状态的山林,朱标心中默念着。 这一世的城市,会诞生在大明手中! 来到京都,最高大的建筑是一座完红色的三层混凝土阁楼,修的犹如天宫一样,牌匾上写着四个大字。 “瀛洲省城”。 如今的倭国已经成了大明的第十四个行省,瀛州省。 瀛州省下辖六个府,分别是本州府、九州府、北海道府以及近邑府。 每个府各自都有大明派来的知府,省城中还有布政使,下面分成各个县,还有县令。 但是县一级再往下就没进行具体的改革了,这也是朱标授意的,不能让倭国人太早赶上大明的组织度。 村一级的单位基本还是各地的地主自己做主,后面再慢慢改革吧。 “殿下,倭国的数据已经整理了上来,请您过目!” 张居正递上来一份文件,朱标看着看着默念了出来,“大和人还有八百多万,而野人一百多万?” 大和人也就是倭国人,而野人则是这座岛上的原生民族。 “殿下,人口,倭国四岛绝对是够的,此地只要开始组织生产,也绝对能养活这么多人!” 张居正上前一步,大声说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