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波涛粼粼浮于海,万里滔滔晏水清。 略带着腥气的海风,吹着船帆猎猎作响,船帆一侧的瞭望台上,一位青衫青年和一五旬老汉席地而坐。 “老爷,主母他们孤身去岭南那边能行吗?” 苏谨双手抱头靠着船舱,仰望着远处天际:“如今敌人大军都集中在倭岛、朝鲜、小琉球一带,岭南反而是最安全的。” “可是主母还怀着二少爷呢..” “呸呸呸,少乌鸦嘴!” 苏谨翻个白眼,终于舍得收回目光:“是二小姐,二小姐明白吗!” “啊对对对,都怪小的这张臭嘴。” 马三假模假样的抽自己嘴巴几下,心里直犯嘀咕。 谁家不是巴不得胎胎都生小子,咋自家老爷就爱反其道而行之,对姑娘的执念这么大? “话说回来”,马三略带担忧的看着苏谨:“咱们这一走,许圭他们就都不管了?” “事急仓促,顾不上了。” 苏谨倒是没那么多担忧:“朱老四又不会把他们怎么样,相反还会很重视他们,你担心个逑?” “可是老爷,我总觉得他们就是不受你重视,要是换成徐孟恕、许遇生、李俊他们几个...” “你想说什么?” 苏谨斜睨他一眼:“换成他们几个怎么了?” 马三苦笑:“恐怕老爷就算把慎海卫都派出去,也得把人抢回来。” 闻言,苏谨不仅没生气,反而沉默的点了点头。 “马三,你认为这些学生中,谁将来的成就最大?或者说,能名垂千古的又会是谁?” 马三一愣,想了想不确定的说道:“陈显?他是翰林待诏,又受陛下重视,将来很有可能任一部天官,内阁首辅,名传千古。” “这话倒也没错。” 苏谨叹了口气:“可要我说啊,最该名扬天下的,就是徐孟恕他们几个。” “这是为何?” 对于徐孟恕几人的事,苏谨就连马三也从未提起过。 除了后拜入门下的郑和,以及半个学生朱高炽外,苏谨真正的入门弟子,其实就是当年泉州书院那十九学子。 其中如许圭、陈显、童福山这些人,都被朱棣招入朝中为官,助他治理天下。 除了这几人都帮朱棣立下大功外,其他学生也在各部颇有建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