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翌日,咸阳城外。 嬴长生身穿布衣、头裹黑巾,一身黔首打扮,从棺材的底部钻了出来。 趁守卫不注意,两人沿着小道来到一片密林。 老淮吹了声口哨后,从树林后面闪出一位信使打扮的负剑青年,手里还牵着两匹瘦马。 “淮公,这位就是公子长生?” “正是。” 老淮将一个包袱递给嬴长生。 接着嘱咐道:“公子,老奴怕出乱子,这就回去了,这位杨少侠为人可靠,可作为依托。加之信使身份,也方便小公子随他游走各地。” 随即又向青年抱拳道:“公子就拜托了,望少侠能安全护送到九原郡。” 说完,老淮一瘸一拐走出密林。 嬴长生上前抱拳道:“敢问少侠高姓大名?” 青年爽朗说道:“哈哈哈,果然有扶苏公子之风范,少侠不敢当,在下杨奋,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边走边说。" 嬴长生问道:“少侠此话怎讲?莫非杨兄与父亲相识。” 杨奋道:“非也,在下只是敬仰扶苏公子仁义,素有贤名,更是深谙儒家学说,如此贤良之人若继位国君,真乃天下之幸。” 嬴长生沉吟片刻,才问道:“令尊莫非是华阴隐士,佳青先生?” 杨奋惊讶,他之所以和老淮结识,只不过是遭遇一次财货纠纷。 当时在咸阳城给人送急信,不慎将商贩的货物损坏。 幸得老淮出钱解围,才使得自己一直想报答对方。 但涉及自己的家庭情况,还尚未和老淮详细透露过,也不知道嬴长生是如何得知的? “家父正是杨硕,敢问公子如何得知?” “杨兄莫要惊讶,我也是常常听父亲说起佳青先生身富才学,洞习天文。先祖“叔虞”受周武王分封杨国,故而后代以“杨”为姓。 战国时被晋所侵,后族群迁至华阴隐居,即便天下纷乱,也不趁势而起。 就算我大秦曾五次征召,令尊也不轻易出仕,如此高风亮节之姿,家父甚是钦佩不已。” 嬴长生刚说完,杨奋就愣住了。 杨家近百年来相当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就算是关中贵族,也知之甚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