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9章 举世闻名都江堰-《大秦嫡长孙,打造万世强秦!》


    第(2/3)页

    晨曦翻了个白眼,本想拿首诗来讨好蒙朗,好借机拉近关系谈情说爱。

    这下子倒好,本宫竟真的被当成教书的夫子了!

    痛惜哉!

    次日天明,嬴长生就带着一群人马,出了成都之后,一路往西。

    路上,赢长生特意沿着都江堰的支流金马河走,他在视察的同时,也领略了这项造福世代的水利工程。

    当他来到玉垒山时,看到当年李冰父子凿出来的玉瓶口,以及把河水截成内外江的鱼嘴堰。

    这一刻,他的内心是无比澎湃的。

    亲眼见证两千年前刚建成的都江堰,再联想到它背后的故事,嬴长生对李冰父子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蜀地自古以来就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

    古蜀国世世代代同洪水作斗争。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大秦为了将蜀地建成重要的粮食基地,决定彻底治理岷江水患,便派精通治水的李冰赴蜀就任。

    李冰在任期间,不但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还帮助百姓创造凿井汲卤的煮盐法,结束了巴蜀土著依赖盐泉、盐石生产盐业的原始状况。

    而他李冰本人,最终却因积劳成疾,疾终在工地上,据李昱所述,享年仅五十一岁!

    嬴长生很难想象,在没有机械炸药的年代,是什么样的意志力?

    能让李冰父子带领着民工,用手中简陋的凿子工具,把整座石山给硬生生凿穿?

    又是什么样视死如归的信念,令他们拿命都要完成这项壮举?

    如果让嬴长生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他的答案,一定是老秦人悍不畏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那守,孤已视察过江水沿岸,两岸堤坝足以不惧洪水灾害,若是能在江边建造令高地旱土变沃土的水车,则令蜀郡沃土更加锦上添花。"

    "还请殿下明示,臣一定竭尽所能办到。"

    "无须郡守再伤神,孤这里就有现成方略。"

    随即吩咐侍从,取出一卷字画。

    李昱接过之后,他第一注意力就放在画中的水车上,身为水利专家,当然一眼就看出画中水车的作用和意义。

    "太子,此乃何等神器?若能成型,蜀郡三年内,将开垦数十万亩耕地!臣这就去调集工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