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5章 造个轴承如此难-《大秦嫡长孙,打造万世强秦!》


    第(2/3)页

    可以说,只要有了这个轴承,马车可以大大提速、可以发明运输索道、可以制作陶艺拉坯机、可以组装各种金属机械、甚至可以发明自行车。

    总之,轴承的用途,实在太广泛了。

    嬴长生用手把轴承拨动了一下,谁知轴承转动的效果,令他非常不满意。

    他每拨动一下,轴承转了几圈之后就停下来了,即便加了润滑油,还是不管用。

    嬴长生也知道这么精密的东西,以秦朝的技术水平,要把它做到一步到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其中还有很许多道难关需要攻破。

    把轴承的部件拆开之后,嬴长生就发现了轴承为什么会卡轮的玄机。

    其原因在于,轴承内部的每一颗青铜珠子,它的大小不一致,而且直径圆度也各不相同,正是因为这两种原因,才导致轴承卡轮。

    工匠制作这种青铜圆珠的工艺,也是相当原始化。

    他们先把金属切成小段或小粒,然后分批放入坩埚之中,再铺一层木炭粉,如此反复叠加之后,再放入一千多摄氏度的熔炉之中炼化,其原理就是利用炭的吸附力,让金属在高温情况下,使液态金属的表面形成张力,从而使金属液形成球状。

    这项工艺称之为“吸珠法”,春秋战国时期从中东地区传入中原。

    一般情况下,工匠主要这项技术来提炼金珠,再把这些金珠给王公贵族镶嵌冠冕和衣袍。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工匠们挑选珠子的方法很落后。

    他们是先用肉眼挑出大小一致的珠子,再用秤杆称重,即便重量一致,珠子的圆度也就无法一致。

    因此,要破解这道难题,就必须发明游标卡尺。

    尝试过“吸珠法”不能做出大小一致的珠子之后,嬴长生就开始费尽心思琢磨。

    在没有电力机床的秦朝,如何才能生产出质量和大小一致的金属珠子?

    过了一会,倒是让他想到一种来自后世技术,正是珠宝工匠打磨圆珠子的方法。

    比如玉石、蜜蜡、佛珠的打磨技术。

    首先,要在一段水流湍急的溪流边上,建造一台能提供高速动力的水车。

    然后再打造出不同型号金属的凹型磨头,磨头的作用在于能在旋转时,把木头或者金属削磨成圆状。

    除此之外,为了拥有更加耐用的轴承,无论是内外径部件,还是里面的珠子,材质必须使用钢。

    那么嬴长生就得研发出炒钢法,把现在的生铁炼成钢。

    可是,这里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

    没有煤炭,怎么才能炼出钢来?

    用木炭吗?

    别开玩笑了。

    单凭生铁的冶炼消耗,光是砍伐树木、烧制木炭,这项工作就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