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皇儿之见,可谓前无古人。然,朕亦有疑虑,倘若再现百家争鸣,诸子固守主张、各持己见之下,恐不利官民一心。” 嬴长生很自信地说道:“父皇无须多虑,且听儿臣娓娓道来。” 然后他命人把黑板架起来,拿着粉笔在上面写下四门学科的八个大字。 接下来,扶苏又听见儿子侃侃而谈、妙语连珠的讲演: “先秦百家共存,亦是时世便许。” “如今再兴百家,乃有善教之制支。” “父皇,所虑不无道理,然,倘若父皇将《兴学诏》颁布,天下不久之后,将迎来文风鼎盛之世…” 首先,嬴长生提出的观点是认为先秦之所以百家盛行,是因为各国割据的所致,百家争鸣也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允许。 但现在是大一统王朝,前朝的嬴政也好,现在的扶苏也罢,都会选择独尊一种学说,来统一全民思想、稳定社会。 比如像后来的文景二帝,独尊黄老学说,提倡社会无为而治。 或比如汉武帝,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来统一全民思想、稳定社会。 但是,嬴长生却不想这么干。 他认为秦皇遵从法家也好,汉武独尊儒术也罢。 这些措施都是建立在教育系统不完善的社会背景下,才不得不施行的无奈之举。 嬴长生相信大秦有了从“亭到国”的教育制度之后,天下将鲜有造反的暴民。 更何况,嬴长生要解决“全民温饱”并不难,只要杨奋把南美的土豆带回来、只要琼州再收割几年三季稻。 到时候的粮食多到吃不完,暴民岂不都成了顺民? 既然温饱解决了,暴民也变温顺了。 这个时候来个六年、九年的义务教育政策,让平民的孩子都来免费上学,再把诸子百家的礼义廉耻、三纲五常,统统给这些“未来的花朵”灌输一遍。 接下来,等“纸”的产量提升上来了,活字印刷技术也成熟了。 再印刷个几万张“报纸”,刊登几条感动华夏、国士无双、烈士捐躯的新闻,给民众再强行灌输一波充满“爱”的情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