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如果你不是都察院御史,也不是六科给事中,还搁这碎嘴,在皇帝面前耍嘴皮子抖机灵。 那不好意思,只能借人头一用。 你都不是言官,还敢骂皇帝? 不砍你砍谁? 朱元璋的这个规定,不知造就了明朝多少个喷子。 有反对就有支持。 淮西勋贵的柱石,宋国公冯胜立马站出来表态:“臣支持封两位皇孙为亲王!” 朱允熥封的是吴王,朱允炆是惠王。 虽然朱元璋称帝前用过吴王尊号,但也不必过分解读。 在朱允熥之前,还有一个宗室子弟当过吴王。 冯胜的女婿周王朱橚,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为周王。 虽然吴王的尊号没有什么重大意义,但却表明了一个态度:皇帝似乎偏爱朱允熥。 因此,老谋深算的冯胜看出了端倪,坚决支持! 原本烂泥扶不上墙的皇孙,现在占据优势,怎么说也不亏! 反观文官那边。 我们要的是皇太孙的大位。 现在搞竞争? 这怎么行呢? 必须反对! 抛开别的不谈,二人的背景差距明显。 一个背后有淮西勋贵集团,一个背后是文官集团。 明显我们文官势弱,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 当然要是强势的一方,那就另外一番说辞了。 官员们争先恐后的咳嗽奏事。 官员奏事前咳嗽一声,是朝会不成文的规定,意在提醒其他大臣,顺带清嗓子。 翰林学士黄子澄先声夺人,咳嗽出班奏道:“臣请陛下当早立皇太孙,以固国本!” “臣附议!” 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们纷纷呼应。 接着一个个开始登台表演,力荐朱允炆为皇太孙。 这帮逼......朱允熥有些着急了。 眼瞅着皇太孙大位在前,不免心动。 若是错过,恐悔恨终生。 正此时,忽然耳边传来一声高喝:“放屁!” 众人看去,竟是晋王朱棡。 朱棡站在御阶上,昂首挺胸,睥睨诸人,放言道:“父皇正值壮年,又有二十五位皇子相助,立什么皇太孙?” 差点错过大位,朱棡简直恨透了这帮犊子! 幸亏老子来京师,不然被伱们这帮王八羔子把朱允炆推上皇太孙,老子连哭都没地方哭! 这时,朱棡站在朱允熥身后不远,二人同在御阶上,如同站在一条线上。 朱元璋全程没有说话,坐看他们表演。 论权斗,他是当朝第一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