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集体发配-《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第(3/3)页

    很快,朱元璋侦破黄子澄被打一案。

    提议者:岷王朱楩。

    策划者:吴王朱允熥。

    参与者:代王朱桂,肃王朱楧,宁王朱权,辽王朱植。

    朱允炆和其他几个藩王完全不知情,今晚白挨一顿打。

    夜空如洗。

    几个皇子皇孙从武英殿走出,一瘸一拐。

    朱允熥等几个重伤者,被锦衣卫大汉将军扶着走路。

    大汉将军,不是将军,而是殿廷卫士的称号,从属锦衣卫,负责宿卫宫禁,皇帝仪仗护卫。

    “吴王殿下小心。”

    朱允熥见身旁的大汉将军威风凛凛,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卑职傅让,锦衣卫中所千户。”

    “颖国公傅友德家二公子?”朱允熥停下脚步,打量着他。

    傅让道:“正是卑职。”

    “很好很好。”

    锦衣卫里有不少是勋臣之子,不仅是朱元璋要求的,勋贵们也乐意把自己儿子往宫里送。

    近水楼台先得月,天子近侍,靠近皇帝,职位清高,升迁容易。

    自古封建王朝,皇帝大多喜欢重用身边的亲信。

    在皇帝面前混脸熟,大有好处。

    武英殿内,朱元璋安坐御座,手中拿着一本《贞观政要》。

    记得燕王朱棣陛辞时曾问:“敢问父皇,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

    当时朱元璋以为老四读了几本书,就在自己面前卖弄,显得有文化,又有邀功嫌疑。

    现在细细想来,似乎话里有话。

    近日读了《贞观政要》一书,才知此为唐太宗论君臣鉴戒。

    房玄龄回太宗:“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

    朱棣离京前的一问,无疑是在暗指皇孙年幼,不堪大用。

    年轻的毛头小子,和老牌藩王们的能力有云泥之别。

    姚广孝给朱棣支的招,似乎起到了作用。

    起码此时的朱元璋,觉得很有必要。

    正好可以借此事,将他们“发配”出去。

    “是骡子是马,得牵出去遛遛。”

    朱元璋决定,让年轻诸王们去凤阳历练,以便更好治理封国。

    两个皇孙也去。

    看着龙案上几道弹劾淮西勋贵的奏本,朱元璋亲自定下考题,第一波竞争开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