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意外局面-《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第(2/3)页

    詹徽沉着脸道:“这次最大的变故是京卫!”

    赵勉的脑袋上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京卫的武将也算京官?”

    没人回答他,因为他们知道,严格来说肯定是算的。

    只是大家下意识的把京卫排除在外。

    因为驻守京师附近的京卫,是皇帝的亲军十二卫!

    那是朱皇帝自己的嫡系!谁也调不动!

    五军都督府管不着他们,兵部也管不住他们。

    亲军上十二卫,是朱元璋称吴王时设立的侍从亲军,原本是十七卫。

    分别为:武德卫、龙骧卫、豹韬卫、飞熊卫、威武卫、广武卫、兴武卫、英武卫、鹰扬卫、骁骑卫、神武卫、雄武卫、凤翔卫、天策卫、振武卫、宣武卫、羽林卫。

    到了洪武十五年,设置锦衣卫,重新调整,形成如今的亲军十二卫:

    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

    历史上经常提到大明皇帝的亲军二十六卫,就是在朱元璋十二卫的基础上扩充的。

    主要是朱棣造反成功后,把自己燕王府的几个护卫编入亲军。

    好圣孙朱瞻基也扩充了一次,此后再无变动。

    但朱元璋设置的十二卫,一直被称为“上十二卫”。

    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学的就是大明的卫所制,搞的“上三旗”也是学的“上十二卫”。

    朱元璋的亲军十二卫有多少四品以上武官呢?

    很多!

    亲军十二卫和普通卫所编制一样。

    一个卫的指挥使是正三品,一人。

    从三品的指挥同知,两人。

    正四品的指挥佥事,四人。

    也就说一个卫有四品以上官员七人,十二个卫就是八十四人。

    吏部统计票数,昨天文官还占据压倒性优势,碾压五军都督府。

    没想到在最后一天,亲军十二卫送票来了!

    文官的大好形势,一下子被反超了。

    得知亲军十二卫参与,赵勉的心态崩了。

    本以为朱皇帝会耍赖不承认投票结果,哪里会想到来这出?

    “陛下不厚道啊!”赵勉忍不住吐槽。

    詹徽摇头:“查过票了,亲军十二卫不是清一色投吴王,也有人投惠王。”

    嗯?

    赵勉:“怎么说?”

    詹徽道:“其中锦衣卫,七票有五票是给惠王的。”

    赵勉一下子颓废了。

    这么说来,朱皇帝没有影响投票结果。

    锦衣卫是皇帝最亲信的亲军,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场投票公平公正。

    至于十二卫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吴王。

    用猪脑子也能想明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