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詹徽本以为自己很有面子。 亲自劝说皇太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他没想到,收获没有。 意外大大的。 朱允熥不仅不接受他的建议,还像看耍猴一样,时而挑逗一番。 詹徽的心情有些复杂。 不过很快平静了。 好在自己没有将底线交出来。 既然我说服不了你,那就换个人来,直到说服为止...... 将赵勉移交到刑部审理,是南派的底线。 詹徽觉得,刑部尚书杨靖虽然不是自己人,但他人品可以。 起码不会将赵勉定罪为谋逆。 下一位出场的大理寺卿夏长文。 近年来,詹徽、赵勉、夏长文三人号称南派铁三角,关系好到险些拜把子。 所以赵勉,他们必须营救。 文华殿。 大理寺卿夏长文得到召见。 他上来就慷慨激昂地陈述大道理。 “太孙殿下,臣子获罪,三司审问,槛送刑部大牢也,何故押在诏狱?” 夏长文说了一大堆,目的是请求三司会审赵勉案。 他的理由很简单。 若赵勉只是贪污受贿,交给刑部审理即可,该杀就杀! 但如果是谋逆案,那就必须要三司会审。 定性为谋逆案,会牵扯很多人,夏长文担心把自己给卷进去。 若他当了法官,那就安全多了! 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三司会审的都是重大案件。 如果遇到大案、要案及难决之案,三司会审仍然不决,二次翻供不服,便要进一步进行“九卿圆审”。 九卿,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通政使以及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 九个大臣共同审理,清朝时改叫九卿会审。 詹徽和夏长文的心思,朱允熥一清二楚。 他们想利用在朝中的势力,为自己洗脱嫌疑。 赵勉在诏狱受审,难免有一天会扛不住。 若是移交到刑部,对饱受煎熬的赵勉来说,无异于是享福。 而且诏狱水泼不进去,文官的势力难以触及。 刑部就不一样了,赵勉自己先前就是刑部尚书,很好关照的。 即便哪天放弃了,也好解决。 “太孙殿下,朝廷有制......” 朱允熥打断了夏长文的长篇大论:“行了,赵勉的案子就由三司会审吧。” 他同意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