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哪知,朱允熥却摇了摇头:“让刘三吾复出,接管翰林院吧。” 刘三吾,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明初文官集团的老大,也是前户部尚书赵勉的岳父。 他曾经执掌翰林院,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议立储君,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结果刘三吾反对立燕王朱棣,强推了朱允炆。 后因赵勉案,刘三吾被革职遣返回乡。 李志刚不明白,皇太孙为何要重新召回刘三吾? 是因为他编写御制《大诰》有功? 还是皇太孙想借此拉拢翰林院那帮人? 按皇太孙的性子,不应该啊...... 细细一想,李志刚陡然心中一寒。 或许皇太孙想找机会干掉刘三吾! 李志刚不愧是朱允熥的老师,一想就通。 朱允熥却有此打算。 刘三吾那老东西,藏的很深。 据锦衣卫密报,这老东西回乡后也没闲着,一路作诗,广认门人。 “老夫今日到长沙,风送归舟日未斜......八十还乡能有几,当时画锦亦堪夸。” 小诗写的很狂! 刘三吾在家乡茶陵猛刷存在感,不时发表高见抨击朝政。 常常有文人登门拜访,得其字画以引为豪。 ...... 兵部大堂。 长案上,公文和书信堆得像座小山。 朱允熥一件件翻看着,眉头愈来愈紧。 猛然,他将一份公文往桌子上一拍,震怒地问道:“孤设立军校的批示,为什么还押在这里?” 自南征归来,朱允熥决定携此大胜之际,在大明设立第一座军校,以此培养年轻将领。 然而,兵部对此却无动于衷。 几位兵部官员讪讪的,谁也不吭声。 朱允熥厉声道:“哑了?问你们话呢!” 兵部尚书齐泰道:“回皇太孙的话,臣对这个军校不太明白,因此......” “不明白?” 朱允熥喝道:“孤交代的事情你们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罢,照办就是!” 提前四百多年的事,他们不明白也正常。 朱允熥也懒得向他们解释。 齐泰说道:“殿下这话臣不敢领受,若臣子一味的遵旨照办,不解其意,不问青红皂白,与奴才何异?” 听了这话,朱允熥冷笑一声:“齐泰,你对孤交代的事一味地搪塞拖延,是何居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