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点沈玉瑶非常的认可,她要那些家产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不是父亲和阿娘留给她的,都是一些明知道她会喜欢的字画、古籍,她甚至连这些都不会要。 自从买了海市的房子,将空间里的钱财又过了一次明路后,沈玉瑶如今已经不打算再把空间内的东西往外拿了。 因为以她和丈夫的收入,实在解释不清楚那些东西的来源。 说是从娘家继承的,可继承的再多也有个底儿,还能无穷无尽? 别说前身的母亲还是庶出,是个被遗弃的姨娘养的。 就是嫡系,也不应该能留下那么多东西。 如今无非是时代变了,没人较真儿,若真有人追究,沈玉瑶自己也说不清。 所以,她对于从父母这里再继承点什么真是完全没有一点想法。 若不是不愿意忤逆爹娘,不愿意让他们的心意落空,沈玉瑶连名单里的书画都想拒绝。 三兄弟里若论起经济实力,最强的肯定是老二沈峻山,最差的必然是老三沈峻林。 身为将军,又是守着边关的将军,一场大战下来,收获就不在少数。 不然为什么每年的年礼,沈峻山给妹妹一家送的基本上都是金银珠宝,给两个孩子送的全是金子做的各种物件? 那些生肖、玩物可都是实实在在的金疙瘩! 主打一个财大气粗。 而老三沈峻林走的是科技救国路线,他自从当年在父亲面前许下承诺说要让无双国的子民全都能吃饱之后,这些年一直在兢兢业业的为此而努力。 哪怕中间有一段时间去钻研了电力、水利,可也是为了农业服务。 他可以说大半辈子都在与土地打交道。 当年沈家最清风霁月的三公子如今满脸沟壑,手指上全是老茧,看着和个村里的老先生没什么区别。 天天和土地打交道的人,又能有多少余财呢? 哪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沈老丞相与夫人对于几个子女的情况知道的一清二楚。 所以,他们留给老大的是丞相府这座祖宅,以及家里大部分的田地、山地、几处院子以及其他的不动产。 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不可分割。 而给老二儿子的,则是一处位置非常好的大宅子。 老夫人说:“知道你非奉旨不能回京,但那单指的你,并不包括我的孙儿们。 明睿我就不说了,你肯定是要带在身边的。明理和明昇还没长成,谁也不知道将来他们是个什么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