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从小到大是谁带他,一颗心只知道放在他娘亲身上,都不知道分一些给自己爹爹,也不怪自己一直跟他反着来了。 宋欢三口在街道上逛着,一旁的三口雅间,一双视线不知何时落在了他们仨身上。 “这么巧?”寒诚嘀咕道。 武安侯看到了那三个人,说道:“他们这几年都快把整个泰安朝给踏个遍了。” 寒诚说道:“估计就差蜀郡、建宁郡以及云南郡了。” 武安侯点头,说道:“那快了,等他们逛完这三个地方就会回去了。” 寒诚迷惑道:“这是为何?” 武安侯道:“宋忆这些年的功绩可名垂千秋,皇帝慢慢长大,若是秉承宋忆的理念,光靠风池书院、紫阳书院为朝廷输入的那点学子根本不够。” 寒诚疑惑道:“属下不明白,那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傅渊之已经明摆着不可能再回去做官了。 武安侯道:“治国根本在朝廷,朝廷根本在官员,官员的思想以及能力取决于他的先生给他培植的想法。” 少年强则国强,根本在学子,学子是社会一大力量。所以傅渊之这次之后或许就回去教导学子,为自己的小叔子输送秉承他们志向的人才。 宋忆主持的这次变革,是由上及下一场非常彻底的变革,若是下这个重要的地方没有衔接好,那就只能成为下一个青苗法。 而正巧,“下”这个职位就是那些刚考上榜正热血沸腾,心怀天下的学子的必经之路,而只要有这些人的配合,由上及下再到百姓就会容易很多。 再有朝圜阁的配合,宋忆的变革之路会顺畅很多。 那些研究农作物增产、研发农用设备提高生产力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大。 这些年由宋忆的修路再到让工部新增设一个部司,专门招揽工匠发明提高作业效率的工作设备,达到解放农户生产力的目的。 还有一个就是在大司农司增设部司,专门实验研究增加农作物增产的问题。 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百姓有多余的时间去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提高了百姓的经济能力,社会就会再向前一步。 感谢投票的宝子们 感谢: 舒妍的月票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