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何为?” “忠、孝、仁、义、礼、智、信。” “老夫姓周名怀,今年已五十有二。先帝时曾任国子监祭酒,秦凤路转运使,知环州,兵部尚书,而今只是一介布衣。 老夫欲收你为徒,却不知你心中所想。” 国子监祭酒?秦凤路转运使?环州知州?兵部尚书?唐宁只能说一声卧槽,这可是根真真正正的大腿啊。 国子监祭酒,放在今天这就是国立第一大学的校长。 而一路的转运使,基本上就是这个路的最高长官,掌一路财赋、又兼管监察官司吏之事。 兵部尚书,元丰改制之前兵部都没人,军事政令都是枢密院掌管。兵部只管皇帝仪仗、卤簿、武举、义勇弓箭手等事,委任“判兵部事”一员。 元丰改制,神宗设兵部尚书、侍郎各一员,职方、驾部、库部和本部等四司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主管民兵、弓手、厢军、蕃兵、剩员,武士校试武艺,及少数民族官封承袭等事。 至于环州知州……环州这个地方离西夏很紧,能出任这个地方的知州,也非一般人能做,至少也得是有才干,还被皇帝信任的人才能当。 宋朝的官衔十分复杂,往往当上一个官的时候,还要安排一长传的虚衔,在主要职位的前面,还要加上一个字,如判、知、权、直、试等来表明是真的有本事,还是来镀金,亦或暂代的。 经常换地方当官,或者经常换岗位的官员,葬礼上光是听官名就能把人听睡着了。 元丰改制之后虽然好了点,去掉了很多听上去威风实则没什么用的官职,但剩下的仍然不少,都是并入某个部门下面去了。 眼前这个周怀,虽然只是说出来四个他曾经当过的官,但光是这样,也让唐宁听得头皮发麻。这几个官,都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怪了,历史上没有周怀这个人啊…… 不过想了想,唐宁也就释然了。古往今来,有才之士何其多也。说出来就能让人知道的,无不是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或是才华横溢之人。 如宗泽那般的将领,若不是因为那句‘过河!过河!’,唐宁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又譬如被敌人称为天生神将的刘法,甚至有‘时论名将必以法为首’一说,却因为儿子刘正彦闹出来的苗刘兵变,在史书上仅仅写了个名字和几件事而已…… 叹了口气,唐宁整了整衣领,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大声道:“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说完,就砰砰砰的磕了三个头。 周怀笑眯眯的抚着唐宁的脑袋说道:“入我门下,当知礼守法,当为民行善,当敬师,当尊老,当爱幼,你可知否?” “弟子谨记。” “好了,起来吧。”周怀愉快的起身,搀起了唐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