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对洪水不设防的城市-《我在西周当国君》
第(2/3)页
后世长江的出海口已经移动到上海附近了,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南京的洪涝灾害并不会过于严重。因为身为中国的第一大江,长江的径流量是非常客观的。除了极少数的时候之外,绝大多数情况下其水面都是要低于地面的,因此哪怕有洪水,水流也能非常迅速地排入长江,不至于长时间地浸泡南京。
但是这个时代不同。这个时代的长江入海口在扬州镇江一线,而且最要命的是这个时代长江入海口的形状与后世钱塘江入海口的形状一模一样,都是呈喇叭形的。因此在天文大潮的时候,长江入海口是会像后世的钱塘江那般,引发海水倒灌的!
当初攻灭山连部落,带着大军沿长江东进的时候,商离就曾经遇到过一次天文大潮。虽然当时不是八月十五,天文大潮并没有前世的钱塘江大潮那么厉害,但是其景象也已经非常吓人了。别的不说,单就长江的水面,就因此而上升了好几米!
如果是在平时的话,这几米的水深可能影响不了什么。但是一旦遇到暴雨天气,情况就都不一样了。届时秦淮河水面因为暴雨而暴涨,偏偏这些水又因为长江水也暴涨而排不到长江中去,那么这些河水就势必会冲出河堤,淹没农田和房屋!
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南京就是一座对洪水不设防的城市。一旦遇到暴雨外加天文大潮,南京就有可能直接被洪水淹没。
“难怪直到春秋末期之前南京都不曾建城,原来是这个地方压根就不适合人类生存。”
在说完了南京如今遇到的危机之后,商离低声自语道:
“同时也难怪是越国人第一次在这里建城,身为良渚文明的继承人,越国别的本事先不说,至少修建水坝的本事是要冠绝当时的华夏的。想来在占领南京之后,他们就是采用了修建水坝的方式,以此来杜绝南京遭受洪水侵袭的可能。”
另一边,在商离陷入沉思的时候,场内的贵族们也是面面相觑。虽然在经过商离讲解之后他们已经明白水坝是个什么东西了,但是他们心中的疑惑却并未因此而有所减少,反而还越来越多了。
修建墙壁堵截洪水什么的他们知道,毕竟一千年前的鲧就是这么干的。真正令他们无法理解的是,自家天子为什么要学习鲧的治水策略。
众所周知,鲧的治水策略是失败的。在他的治理下,洪水非但没有任何的减弱,反而还越来越强了。也正是因为这样,鲧才会被舜处死,换他的儿子禹来治理洪水。
禹吸取了鲧的教训,转换思路采取了疏导的方式来治理洪水,并且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算自家的天子要兴修治水设施,那也应该学习禹才对啊,学鲧是闹哪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