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灵州变 第四十九章:你方唱罢我登场-《独断江山》


    第(3/3)页

    而在讲述完这些有关于北蛮人的情报后,诸将意识到,北蛮的作战风格,这还真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四十万用来消耗我军士卒体力的奴隶,啧!”

    也难怪他感觉棘手,毕竟在他看来,每一名边军士卒的生命都是金贵的,而那些北蛮人的奴隶,不客气地说,在他看来如同草芥一般。

    因此,韩伯献怎么也不希望自己麾下的边军陷入纯粹的消耗战。

    可问题就在于,韩伯献明确地指出,北蛮人的作战习惯,在奴隶军灭有将敌方士卒的体力消耗殆尽之前,北蛮人的部落战士是不会出动的。这就使得韩伯献想一战消灭北蛮人主力军队的希望落空了。

    而在这时,北蛮军队纠集二十余万军队,号称百万,朝着灵州而来。

    可让这些北蛮人意外的是,等他们到了灵州附近时,他们这才发现,并没有遇到边军的阻碍。

    更不可思议的是,打探到的消息,边军似乎正在迅速往东撤退。

    听说此事,北蛮军队的主帅德勒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

    “西胡人嘴中似厉鬼般的夏国边军队“,只是听到我军“百万“之数,就已吓得屁滚尿流了么?”

    “那还追么?”左右问道。

    “追,为何不追?”德勒杰布握了握拳头,随即冷笑道:“已掉入了陷阱的兔子,还奢望着逃出生天?”

    没过几日,西胡境内传遍了一则消息:前番袭击屠杀他们族人的大夏边军,根本不堪一击,在强大的北蛮军队的军队面前,还未开战便已逃之夭夭。

    并且,德勒杰布还以北蛮军队的名义,号召整个西胡之地的西胡诸部落与他汇兵一处,一同杀回到夏国的定远城下,杀到夏国境内去!

    而在听说了这则消息后,有些西胡部落的立场难免动摇了。

    ===========分割线=========

    “校尉大人,你说我们为什么要撤退呢,咱们边军又不是干不过那些该死的蛮族人,北蛮人虽然多还不是被我们挡在外面!”

    在跟随夏国边军撤往东边的途中,一位队正一脸担忧地询问着自己营中的营校尉:“是不是北蛮军队派出了很多军队,咱们打不赢?”

    “未战而退-----怎么可能!你这货管好自己的队伍就行了,大军正在行军中,你可别给我整出什么幺蛾子,出了事,你看我会不会饶了你!“

    暗自耻笑一声,这校尉侧过脸,望向附近那些边军士卒,仿佛根本不在意他们为何会向东撤退,不过让他更加在意的是他们斗志昂然的眼神,以及那种“浑不在意前方究竟是生路还是死路的镇定“。

    “你要记住不论在什么时候,咱们边军,都是一支让人毛骨悚然的军队……“

    这校尉瞥了一眼自己激起鸡皮疙瘩的手臂,不动声色地用另外一只手抚了抚。

    “是!那为啥大帅要带着我们往东边撤退!”

    微微一笑,宽慰道:“放心吧,咱们边军可不是因为打不赢北蛮军队而撤退的。”

    “咦,不是么?那是为什么?”

    “为什么-----想来是在示弱吧?示敌以弱、骄敌之心、攻敌不备----“

    “那咱们主动撤军,是因为诱敌么?”

    ”------诱使北蛮军队的部落战士撇下奴隶军,用骑兵追赶边军----这就是主帅的计划么?如若德勒杰布真的中计了……会被吞掉啊,德勒杰布。你派出追赶的部落战士,会被我们大夏边军一口吞掉!“

    这校尉抬头望向了一眼头上那晴朗的天空。

    他隐隐有种猜测:倘若德勒杰布那些北蛮人果真因此而小看了他们大夏边军的话,那么,北蛮军队会因此得到沉重的代价。

    不得不说,这校尉的猜地没错,边军之所以选择主动撤退,其目的有三。

    首先,与定远守军汇合。

    虽然现下韩伯献麾下的边军是绝对的精锐之师,但是人数上毕竟还是完全不占有优势,而现在他们唯一可以用作大军的支援和补充的兵员,也就只用定远城中的残余的守军。

    虽然他已经派人去联系穆鸪了,让其率部分边军和他自己汇合,但是,倘若边军主动向东撤退的话,那么,根本不需要十日甚至半个月,依照边军的行军速度,他们在三四日内就能与定远守军汇合。

    而一旦与定远守军汇合,借助定远守军所运载的那些由军械库备存的连弩,韩伯献便不需要担心自己麾下的边军士卒,会牺牲在于北蛮军队那二十余万作为炮灰的奴隶军的厮杀中。

    其次,便是投下“诱饵”。

    以故意营造出夏军作战不利的局面,来试探或考验西胡败退之后的进一步意图,毕竟西胡虽然败退了,但是多吉布贡麾下仍旧拥有者一支人数不小的西胡骑兵。这队西胡骑兵的意图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至于第三个目的,那就是引诱北蛮军队的战士。

    根据韩伯献所说,北蛮军队的“战士“与“奴隶军“,完全就是两支能力有如天壤之别的军队。

    前者是由部落中英勇的勇士组成,皆是些弓马娴熟的战士。

    这些人,往往一个人配置三匹马,一匹马驮着辎重、口粮,另外两匹交换骑乘,可一日赶路数百里。

    这是精锐骑兵标准的配置。

    而夏国作为一个农耕国家,骑兵的数量远远不及对方,并且,军中的骑兵也并未奢侈到一个人配置复数战马的地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韩伯献提醒夏军莫要妄想去偷袭北蛮人,因为要偷袭北蛮的骑兵,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一旦偷袭不成,派出去的军队就会被北蛮骑兵拖死。

    哪怕是同样作为骑兵,亦会被配置有三匹战马的北蛮骑兵拖死。

    但这只是北蛮人的骑兵,至于那些奴隶军,就根本没有这种待遇了。

    北蛮人的奴隶军,全身上下唯一的装备,就只有一根长枪,甚至于有时候,奴隶们往往握着削尖的木棍冲上战场,毕竟他们只是北蛮人眼里作为炮灰的消耗品,根本不需要装备太多太好的武器。

    因此,当北蛮人的骑兵们牵着三匹战马优哉游哉地前进时,那些奴隶军,却要凭借着双腿来赶路。甚至于,保不定还是在半饥半饱的状态用双腿赶路。

    这就意味着,北蛮骑兵与奴隶军的行军速度,有着极大的差距。

    若在平时,那些北蛮骑兵们或许会远远跟在奴隶军身后,优哉游哉慢慢地赶路。

    可如今,在边军故意示弱,营造出“不战而退“局面的如今,那些北蛮的骑兵,会不会为了追赶他们边军,而撇下奴隶军,加快追赶呢?

    而这,恰恰就是韩伯献所希望的。

    只要没有奴隶军搅局,韩伯献以及他麾下的边军,根本不惧那些所谓“勇士“的北蛮人骑兵。

    如此过了数日,

    在这一日,边军派出去搜寻定远守军的骑兵,已成功找到了后者的位置。同时,不但将韩伯献亲笔所写的书信交给了定远守军掌兵大将穆鸪,而且罗得韬还托信使带回了口讯。

    “罗得韬将军托卑下回禀大帅,他说,“谨遵帅令,末将会小心戒备。“”

    充当信使的边军骑兵抱拳言道。

    听闻此言,韩伯献皱眉问道:“罗得韬将军只叫你传来口讯?没有亲笔回书?”

    倒不是不相信自己麾下的骑兵,他只是觉得很奇怪罢了,毕竟按理来说,罗得韬应该亲笔写一封回信才对。

    “回信?那也要罗得韬认得字啊------“韩伯献暗自苦笑了几声。

    是的,堂堂定远守军的一员大将,罗得韬颇为勇武,但,由于出身夏国贫寒农户的他,并不识字。

    “算了,先应付眼前的事吧。“

    这时身前的一位武将的转头望向韩伯献,说道:“主帅,再往前,可就到地方了。”

    “唔。”韩伯献应了一声,神色似乎显得有些失望。

    “将军,主帅,“他们“回来了。-----正如主帅所估计的,北蛮人,果真派出了数量不少的骑兵,追赶我军。”

    那武将与同样面露凝重之色的韩伯献对视了一眼,韩伯献沉声问道:“多久到?”

    “约半日。”

    “-------”那武将与韩伯献互望了一眼。

    他们丝毫没有去责怪那些打探消息的骑兵“为何这么迟才将消息送回军中“的意思,毕竟要打探到北蛮部落是否派出了先遣的骑兵,就意味着那一队夏军斥候几乎是与北蛮先遣骑兵同时启程的。

    对方是一人配三马,而夏军的骑兵斥候却是单人单骑,在这种情况下,能提早半日左右将这个消息传回军中,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不难猜测,那些斥候为了拉开与北蛮先遣骑兵的距离,多半是日夜兼程、不眠不休,拼了命将这宝贵的消息传回边军中。

    打?还是不打?

    韩伯献取出了地图,默不作声地注视着地图上的地势。

    “主帅。,末将记得,在此地西南,有一条“山涧”,此涧蜿蜒穿过一片当地人称之为“乌岭”的山丘,淌过一片唤作“乌岭谷”的峡谷。此峡谷,一半山涧,一半泥道,泥道泥泞难行。你过来看,若打算伏击北蛮人的先遣骑兵,这是个不错的地点。”

    见那韩伯献望着地图久久不语,那将军注视着前方,平静地说道。

    “-----”

    这韩伯献心下惊讶,在思忖了一番后,说道:“不如我军暂时在“白木玲”驻扎吧。”

    “唔?”

    这武将闻言微微一愣,毕竟在他记忆中,“白木玲”是“山涧”河流流经的一片矮丘,这处“山涧”便是因其得名。

    不可否认,“白木玲”那一带有矮丘、有平原、有山涧,地势颇为复杂,是一个安营扎寨的好位置。

    安营扎寨分“侧重于攻”还是“侧重于守”,似这将军所提议的,将军营设在“白木玲”,这分明就是“侧重于守”的军营。

    建造这样一座军营,可不能帮助边军歼灭那一支或将在短短半日后便抵达的北蛮先遣骑兵队啊!

    按理来说,他所提出的建议,才是最佳的选择。

    可是自己主帅却不这么想,却仿佛不急着设计歼灭那支北蛮先遣骑兵,多此一举地在是乌岭与乌岭谷前的白木玲安营扎寨,说实话,这并不符合自己那“仿佛迫不及待想杀光天下所有外族人”似的心态。

    事有反常必为妖!

    “大帅!还未放弃么?”这武将在微微思忖了一番后,颇有些感慨地问道。

    听闻此言,韩伯献眼中闪过几丝异色,淡笑着问道:“何出此言?”

    这武将目视着韩伯献半响,平静地说道:“大帅的下一步,是希望罗得韬在乌岭谷的另外一侧埋伏吧?”

    韩伯献闻言目光微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