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春归家何在-《九鼎风云志》


    第(3/3)页

    杨熙叹道:“我与这小王爷有些渊源,实难见死不救,况且这些时日我与他相处既久,已成了他能依靠的唯一之人,我又怎能舍他而去?”

    吕节与杨熙相处日久,甚至可以说是除了若虚先生和杜小乙之外,最了解他的人,他的正气,他的优柔,吕节全都明白。

    可正是因此,吕节便更要劝他:“头儿,我知道你是个好人,但是这个祸患实在太大了,一旦泄露,那便是天大的祸事,不仅是我要跟着您倒霉,连京中丹夫子也要被你连累!难道您已经忘了丹青小姐了么?”

    丹青。

    这个名字是杨熙的软肋,杨熙在苦旅之际,在困顿之中,在迷惘之时,便是靠着心底的那个倩影,才数次支撑了过去。

    他在婚礼前夕不告而别,对寻常人家来说乃是天大的耻辱,丹青一定会怨怒于他,甚至可能再不与他往来,可是自己又怎能忘了她?

    “丹青....她...她还好么?”杨熙苦涩道。

    “您在婚礼将届之前不告而别,丹夫子找上杨府门去,可是若虚先生也不见了,气得他连车辕都掰断了,声称再也不与杨家往来,便是将女儿嫁给路边乞丐,也不嫁给你。”吕节熟知京中轶闻,又专门探听过丹、杨两家之事,自然说得活灵活现。

    看到杨熙双目黯淡下去,吕节才又继续道:“谁知丹小姐不是寻常女子,她道丹家已受过杨家之聘,她便已经算是你杨家的媳妇儿,你什么时候回来她都等着你,你不回来她就等你一世!她还将发髻盘起,以明志向!”

    杨熙脑中轰的一响,双目之中竟自流下泪来:“青儿....她...她何至于此啊....我实在愧对于她...”

    吕节不失时机地劝道:“丹青小姐如此待您,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她呀!如今你带着这个烫手的小王爷,若被人知晓,岂不是要连累丹家,连累丹青小姐?”

    “那...那你是准备把他交给有司?”杨熙哑声道。

    吕节干笑道:“我吕节也不是那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之人,这小王爷身世可怜,若将他交给有司,怕是也会良心不安....不如今夜咱们便偷偷出得城外,找一处闾里,将他弃在那里便了。”

    杨熙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疲惫:“如今三辅之地,都在找那五岁小儿,别人将他交了出去,跟我亲手送他去死,又有什么分别?”

    吕节默然良久,忽然道:“头儿,不是我吕节无情,凭着咱们的关系,便是要我陪您去送死,大概我眼一闭也就去了,但我也有妻子家人,若是容留你在此,一旦漏了行藏,被人发现咱们窝藏逆贼,不是我一个人陪着您死,而是满门抄斩的惨祸!您要做圣人,可也要想想自己的家人朋友,想想自己的身边人!”

    圣人?杨熙一阵迷惘,我竟是要做圣人吗?

    原来扶危助困、怜悯弱小,身践大义,竟然都是圣人才能做的事了!

    杨熙忽然站起身来,只想仰天而笑,却又笑不出来。

    吕节见他神情有异,紧张地站在一旁,嚅嚅嗫嗫道:“头儿,我不会说话,我只是想劝您....”

    杨熙忽然直视着吕节的双目,眼神竟是澄澈如冰湖水面,直可照见人心。他抬手拍拍吕节的肩膀,轻声道:“不用说了,我明白的。多谢你跟我说这么多,嫂嫂做得饭也很好吃。你说得对,久留在此,恐生枝节,我跟箕子这便走了。”

    “头儿,外面太危险....”吕节还待再劝,杨熙已经向箕子招一招手,后者赶紧站起身来,还不忘与那一直陪着他玩耍的女孩儿躬身一礼,然后跑到杨熙的身边,一副唯杨熙是听的样子。

    “怎么这便要走了?”廖氏不明就里,送出门来,却又吃了吕节狠狠一瞪。

    “头儿,你要三思啊!”吕节就差没有伸手将杨熙拉住。

    杨熙却头也不回,带着箕子毅然决然走向门首,寂寥的背影中,只留下一句让吕节似懂非懂的话语。

    “若是当年,先生也选择不救那孩子,那我早就死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