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凌蓁再次点头。 吴经理试探地报了个价:“那一斤一块钱你觉得如何?” 凌蓁觉得可以的。连壳来计算的话,那些大牡蛎一个得有一斤多,而那些半大的也有大半斤,这样算下来,光是她打算卖给这个西餐厅的合计也得有七百多斤了,折算成现金就是七百多块。 这个时候那些上班族的工资也才几十块钱一个月呢。 光是这一笔钱,就不仅足够支付小船的钱,还可以付给陆家那270块。 而且这才是试水。等西餐厅推出牡蛎菜式之后,这种食材的名气传扬开去,日后她真正养殖出来的大量牡蛎面市时才是重头戏。 “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凌蓁刚想点头同意,吴经理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你的牡蛎只能提供给我们餐厅,不能再提供给别处。” “这样啊?”凌蓁有些犹豫,但还是说了老实话,“其实还有一些比这个小一点的,只有半巴掌大,我本来打算跟人合作摆摊用来烤食,供那些中低水平消费者的。反正就算没有这烧烤,那一部分人群也不会到西餐厅消费,影响不大吧?” “我希望我们餐厅做的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牡蛎生意。”吴经理笑了笑,“你所说的那些个头的,其实再长几个月之后也就能够达到我们餐厅标准了吧?要不这样,半年内你别再提供给别处,到时这一批也正好提供给我们餐厅。” 凌蓁想了想,觉得也行。 跟高档西餐厅食材消耗的速度不同,要是她以比较平民的价格去推出烤牡蛎的话,短时间内需求量肯定会剧增的,以现有的供应量来说,如果不牺牲质量,那就算是限量也会有后期断货的可能。 要是同意吴经理的话,推迟半年才开始,那样又有一批牡蛎长成,到时就不会出现食材供水上的问题了。 双方达成了大方向的共识,接下来就商量着一些细节的问题,譬如每隔多少天送货、每次送货的量等等,初步签下了一年的供货合同。一年之后再视市场的变化而重新协商合同的条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