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纸任命-《嗜血神医》


    第(2/3)页

    所以想控制系统性血管炎,就必须得用免疫抑制药物,不然会被自身免疫力杀死,可同时也要承担被其它细菌感染的风险。

    如果不用免疫抑制药物,患者不必担心被感染,因为在被感染之前,已经死于高烧引起的休克了。

    这说起来十分矛盾,也非常纠结,但这就是医生们的无奈,两者相害取其轻,一切以对患者最有利的选择为原则,做出最合理的诊断。

    医生在业务上有两大难。

    第一难是断症难。

    只要能准确的判断病症,西医对于所有叫得上名的病,都有一套“标准治疗方案”,但关键你怎么准确判断病症呢?同样是肚子疼,可能是肠炎,可能是胆结石,甚至还可能是心梗引起的“辐射痛”,你说怎么判断?只能靠做各种检查。

    可以说,离开了各种检查数据的支持,西医根本看不了病!我们不是总抱怨去医院看病检查费太高吗?其实,这是没办法的事儿,你只有做了这些检查,医生才能看出你得的到底是啥病,而且十分坑爹的是,当你做完了这些检查,你会发现,医生通过这些检查结果来诊断病症,用的竟然还是排除法!

    就拿上面说的肚子疼来说,你做完各种检查,拿着一摞检查报告单去找医生。医生看一眼心电图,“嗯,正常,不是心梗的‘辐射痛’。”

    再看一眼腹部B超,“嗯,也没有胆结石。”

    再看一眼血常规,“唉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都有异常,可能有细菌感染。”

    再看一眼大便常规,“黄色水样,行了,可以确诊了,急性肠炎,细菌性的。”

    提笔开处方,“下一个!”

    你要是不相信这个结果,你可以不去药局开药,偷偷拿着检查结果去另一家医院,找另一位医生,让他根据同样的检查结果,再给你开一个处方,你会发现,两个医生开的处方大体都是一样的。因为西药的成分单纯,用药原理简单明确,一般不同的西医针对同一个病选择的用药差别不会太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