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5.夜曲No !诙谐曲?“Yes”-《我的钢琴有诈》


    第(2/3)页

    或许是前两首练习曲被秦键玩的过于不寻常反而导致后面这首中规中矩的夜曲显得过于平常。

    有些观众和选手在听完了革命与牧童短笛之后都不由期待秦键能在夜曲上玩出一些新花样,就像初赛中的那首B大调夜曲一样。

    可他们都失望了。

    不过还有一部分观众和选手他们更期待的是秦键的b小调第一诙谐曲

    这首诙谐曲被评为‘肖邦所有诙谐曲中最具悲剧性的一首。

    伟大的波兰音乐史学家克劳迪奥曾这样评价这首作品——‘华沙起义的失败比华沙沦陷更让肖邦憔悴,他内心的孤独、痛苦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压抑,都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富于创造性的音响形式得以集中体现。’

    诙谐曲,从字面上看是一种带有诙谐、幽默情绪的音乐类型。

    这没错,这确实是诙谐曲在17世纪诞生时的初衷。

    可就是这样一种体裁的音乐形式,却被肖邦用来表达内心最深处的伤疼。

    这首曲目的情感表达的难度绝不亚于革命,在复杂性上更比革命要复杂。

    ‘ABA‘的三段式结构让它需要经历‘快慢快’的戏剧性对比。

    每位到达一定阶段的钢琴演奏者都有自己对于‘快’与‘慢’的理解。

    秦键在本轮比赛比赛最后一次抬起手。

    他在键盘上摆好了手位,轻轻一口呼吸。

    下一秒。

    只见他右手背上的青筋忽然鼓起,接着他的双手骤然腾空约离键盘10cm左右的高度,一顿一停,双手在半空呈抓状猛然落下。

    “噹————————”

    “噹————————”

    两个长驱直入的极不协和的七和弦犹如两声积自嘲的讥笑!

    就是这两个不协和的七和弦曾大大的震撼了肖邦时代的人们。

    讥笑奠定了某种不详的音乐基调。

    和弦音渐渐落下。

    一瞬。

    一个挺身抬首,秦键目光聚焦,紧皱眉头,再次抬臂落指。

    紧接着一群跑动着的音符随着他飞速的十指急速倾泻而出,一阵密集的音流在坚硬的、充满着机械感的节奏中发展开来。

    每个音都像是金属手臂在敲击着琴键,最后止于一个三音上行的动机。

    音乐接着行进至中段,舞台山的紧张气氛得到了舒缓。

    取而代之的是一段美妙悠扬的旋律。

    第二主题开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