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剪去了一头长发,如今短发的亚当斯坐在钢琴前少了以往的飘逸,多了几分凝练。 当然帅还是一样的帅。 他的演奏风格圆滑风雅,不论是莫扎特还是肖邦。 纵观亚当斯的几轮曲目表演,不难听出他在演奏中的用意巧妙。 如果论音乐形象的立体化,77名参赛选手里他可以位列前五。 这得益于他德奥派钢琴的出身,音乐的主题线条感他刻画起来得心应手。 而他在数不清的音乐会中早已从德奥钢琴的躯壳中脱离出来,从他第二轮气势磅礴的波兰舞曲就能看出。 这一轮中他先演奏了第三奏鸣曲,四个乐章各处细节修饰完美,乐句虽有脱离谱面划分的嫌疑,但又有说服力。 如果只是乱弹,那再完美的细节修饰也只不过是在装饰牛粪。 最后的玛祖卡舞曲中,亚当斯展现了让所有专业人士都出乎意料的技术。 他巧妙的利用左右手不对称将op59号作品中的和弦改成琶音演奏,他这一处理立马让不少老波兰们眼前一亮。 包括安杰依在内的第四代评委团中的老古董们在年轻时候就对这种演奏法记忆犹新。 这是以前的老一派肖邦大师的处理方式。 双手不对称演奏法可是个绝活。 常常需要演奏者根据作品中的和声与钢琴泛音是否合适而选择在什么时机使用。 通常低音负责乐句的和声基础,如果能让基音先出现,而右手旋律稍微晚出现一些,那么在此情况下,右手旋律自然更能获得基音泛音支持,共鸣会更优美饱满。 而如何使用,在何处使用,就是这项技术中的难难点。 如果使用不当或是没有把握住音乐动机,那么钢琴出来的声响就会变得没有道理可言,给人一种纯粹为了不对称而不对称的感觉。 可亚当斯娴熟的操控这一技巧,音乐忽强忽弱忽明忽暗,旋律色彩的万般变化在他股掌之间。 神采飞扬的波兰玛祖卡舞曲。 亚当斯在今天的舞台上继续突破了观众们对他的固有认知,演奏了一曲充满了德奥精神的玛祖卡。 当他落下最后一个音,台下掀起了一阵不弱于秦键下场的掌声。 鞠躬。 亚当斯面向观众席再度露出了迷人的微笑,仿佛在告诉世界舞台他回来了。 ... “双手不对称演奏法。” 休息间,秦键自动忽略了屏幕上亚当斯的颜值,嘴里还在念叨个不停。 这种演奏法他只听沈清辞提到过,沈清辞说过这种演奏法出现在100年前钢琴工艺还不够发达的时候。 那个时期的演奏家为了追求更富有共鸣的音色会借助钢琴琴弦的泛音原理在演奏中故意改变乐谱上标注的对位,从而改变音乐音响色彩。 秦键没有想到亚当斯竟然已经掌握了这样的演奏技术,而且从对方娴熟的使用来看,想来练成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这算是提前亮底牌了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