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暗恋是酸楚的。 忧愁的弦乐引子奏出了诗人心中悱恻的悸动——‘寄托了作曲家对华沙音乐学院少女康斯坦茨的深深眷恋。’ 听众们再次跟随乐团进入了肖邦的音乐世界。 ... 第二乐章,小广板,降A大调。 暗恋也是美好的。 当钢琴似一首极致浪漫柔美的抒情夜曲出现时,哀愁的弦乐像是被注入了一种莫名的情绪。 仿佛一瞬间的功夫明媚了起起来。 跟着一起明媚起来的还有秦键的目光。 他抬头注视着斜上方。 柔和的灯光照射着他的眼睛,他的瞳孔断断续续的收缩着。 他的双手在琴键上自由流淌着rabuto。 温暖的a大调在他的指下牵动着每一个听者的心。 “美好。” 或许这就是此刻台下所有观众的共鸣。 琴声穿过主题,从深沉的低音去渐渐燃起了热情的火种。 跳动的颤音,纯白的和弦。 同样的段落,秦键与瑞琪儿段冉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处理范式。 瑞琪儿青涩,段冉自由。 秦键深情。 忽明忽暗的琴声幻影一般的闪烁在乐团的音响光辉之中。 任何人听到这段演奏,都会被这精巧、灵动、细腻又带有一丝多愁善感的旋律深深迷住。 人们仿佛能听到演奏者在倾诉心底的爱恋。 至真至美。 ... 秦键像是在向世界证明当他想玩深情款款这一套,便没有人可以比他更投入。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并非无据可寻。 在准备决赛曲目的过程中,他在肖二谱面上所下的功夫绝不少于肖一。 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浪漫强度几乎击穿了后世每一个时期。 在贝多芬去世之后,内部带有情感冲突的音乐主题几乎完全消失了。 类似巴洛克晚期的风格中的情感统一性重出作曲江湖,这不仅仅是当时的流行风尚,更是源自人们心中感性世界的深刻变革。 就像浪漫主义诗人想要表现的并非经验之下隐藏的逻辑,而是经验贯连性那般。 并非是一系列独立事件,而是从一种情感状态下进入下一种情感状态之间的变形。 标志着莫扎特与海顿作品中分句的短连线,已经在肖邦的作品中向长连线让步。 有时肖邦的一条连线甚至跨越好几页乐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