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赫尔茨运用了不同音量的演奏来处理音乐中不厌其烦反复出现的动机小节。 方法看似简单,但操作过程极其复杂。 索性赫尔茨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堪称优秀。 其次到了最后一个乐章,全曲来到了一个新的新的高度。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贝多芬在这个乐章创造了一个历史。 在最后一个乐章中,贝多芬以二重赋格为创作手法,这在整个二重奏奏鸣曲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众所周知,古典时期的作品往往会排除晚期巴洛克音乐中严格与辉煌的复调创作手法,而以相对简洁的主调技法进行创作。 晚年的贝多芬醉心于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的复调技法,这从他同其创作的《庄严弥撒曲》中可以得到最好的见证。 这一乐章中,赫尔茨再度展现了与钢琴之间的默契配合。 主题一开始由一段上行音阶进入,大提琴与钢琴在此间含蓄的奏出了各自的片段。 音乐稳步进行。 直到三分之二处,大提琴忽然闪现出了一段极其温柔的乐思,与之前的赋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但它稍纵即逝,很快又被赋格所替代。 赫尔茨在这一段的处理简直令秦键顷刻间达到了颅内高潮。 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曲终人静。 “哗————————————” 轰鸣的掌声几欲将舞台掀翻。 舞台上的赫尔茨在两首贝多芬作品演奏结束后,离开了舞台。 中场休息过后,赫尔茨再次以精湛的技艺演奏了勃拉姆斯的两套大提琴奏鸣曲。 赢得了满场喝彩。 杨尼格洛大赛的新晋冠军在这座历史悠久的音乐厅绽放出了第一缕光彩。 今日过后,欧洲古典乐坛势必会由他刮起一阵大提琴的热风。 随着下半场的结束,音乐会来到了常规环节——演奏家返场加演。 观众席众人都在猜测着赫尔茨会演奏什么曲目。 五花八门的答案。 ... “巴赫。” 当赫尔茨拿着琴回到现场,拉响那第一个绵长的音时,秦键便知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