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小巷深处是我家-《汉末书吏》
第(3/3)页
“打狗办”没收拾你都已经是命大了,谁会替你铲屎?
没那经费。
后来这个“祢”姓消失不见了,该!
……
后世胡适,写信给自己的女儿,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却没敢嚷嚷。
鲁大喷祖,虽然也表示过:“部分认同”孔小二的这个论断。
可勇猛如鲁大师,也不敢公然嚷嚷这茬儿啊。
哎,吃肉都堵不住你的嘴,教训太深刻了。
……
孔融后来任“北海相”的时候,也曾打死过,五名征税不力的百石税吏。
那还是在离他老家不远的地方,都如此凶猛。
在“瘴蛮之地”的益州、犍为郡辖地,打死两名比百石小吏?
就凭他祖上的光环,和他自身的名气,犍为郡太守任岐、任大脑袋,是不会、也不敢跟孔小二计较的
——他也惹不起。
汉代巴蜀士子官吏,在内廷无奥援、朝中无大佬。
一个个的都夹紧尾巴,生怕惹了惹不起的人。
……
任岐虽然也曾“举孝廉”入太学,官拜两千石,也是一方大员了。
然而他在中原大儒、朝廷巨擘眼里,又算得上什么呢?
——顶多算一个“正宗本地香瓜”:
想吃就嚼巴嚼巴吞了,多大点事儿。
心情好拍拍,享受一下手感刷一下存在;心情不好了捏捏,看看有几成熟。
若不是名家大儒,不愿意远离中枢来益州任职。
加之益州时常有蛮夷造反,需要本地官吏羁縻,他任大脑袋早就被秃噜了。
…
孔小二父亲孔宙,官拜都尉、太守,此时已经死了二十来年了,对孔小二帮不上忙。
可架不住孔融救过张俭。
为此还把自己的亲兄长、孔褒给搭进去,丢了孔家嫡长子的卿卿性命……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吃你一颗梨,赔了一条命。
……贵圈玩儿的真大。
孔融有祖传光辉护体,有千千万万的士子助攻,有李膺、张俭这些超级大佬照弗。
可以说孔小二,在益州这数百万人口、一亩三分地上,别说横着走,他就是想跳着走、退着走,都随他心意。
即便是“贪腐无度残暴嗜杀”的益州刺史刘隽,也不愿意招惹孔二楞子。
这次征收算赋,加成极巨。
计吏推托,曰为上计吏转送,刺史大人之命。
系为筹措粮草,用以剿灭自西而来,劫掠蜀郡之蛮族:旄牛部、苏祈部、摩沙部。
郡守任岐虽曾上书抗辩,质曰:“三部蛮夷口虽数万,然散居千里之域。
量其尽噬乳之力,聚集丁壮三千已矣!
下臣听闻:此番不过是摩沙一部,区区数百之乌合。
以蜀郡、蜀国精兵七千、民壮二万余,尚则余有犍为郡校尉,贾龙部为后备!
何以加征军需如是之巨焉?”
~~~
要说这任大脑袋,也是杠头,你说收费不合理就行了,何苦贬低山区小盆友们呢?
他居然说少数民族兄嘚:
“虽然说你们有几万人口,但是我谅你把吃乃的……
不是,谅你把咬掉乃嘴嘴的力气都使出来!
我也不会怕你,用不着大张旗鼓的费力收拾你。”
后来有一个叫马相的民族兄嘚生气了:
“你居然看不起俺?俺参加考试都要加分的,你竟然敢看不起俺?!”
最后叛乱。把任大脑袋那颗堪比猪头大的、大脑袋给剁了。
一定要搞好团结呐!血的教训。
~~~
刺史刘饕餮,对任太守的上书,视若不见,催缴更烈。
下令曰“递解算赋十成者,官升一级;九成者留中、八成者罪,以下者腰斩弃市”
汉安县寺随即展开总动员。
正式打响,今年秋后税收攻坚战!
东风吹战鼓擂,那两位仁兄倒了霉,不幸祭了旗。
……呜呼,痛哉!
注解1.汉代还没有大规模种植棉花的记载。可能有一些偏远地区有少数野生“吉贝——也就是早期棉花的名称”。
但是因为没有经过人工育种和精心选育,产量惨不忍睹,并不会比收集芦花、柳絮轻省。
故汉代南方普通家庭保暖使用“縕”,也就是缫丝剩下来的下脚料,掺入多年积攒下来的家禽绒毛,制作冬服、绵被。
——当然,达官显贵用皮裘、丝、綢也是常见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