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伏低者必谋高飞-《汉末书吏》


    第(2/3)页

    ~~~~

    文呈不能赶走她:这小麻雀有个土豪哥,这土豪哥足足让人拉了六车金饼铜钱,跟在文呈一行人后面呢!

    一贯钱七斤左右,六大车若是只装铜钱,其实并没有多少钱;

    两轮马车,载重量有限。

    四轮马车载重量大,可此时的古人们,突破不了“转向轮”的技术瓶颈。

    这黎昆土豪会来事:以金饼居多!

    开什么玩笑!给大师的香火钱,才区区八千八百八十八贯;文呈都有点看不起他!

    这么大一个矿主,真抠!

    给个九九九九,它多喜庆。

    能够多一点是一点啊!就这“一点”,都足够文呈卖八回祖产了。

    再加上黎昆给文呈办事送礼的钱、钱封给的五千贯;六大车金饼铜钱,压的车轴吱呀吱呀的,甘宁都担心车辕会碎裂。

    ~~~~

    这笔钱,其实更应该放在雷公山里,作为养兵之用。

    文呈打算玩“金钱大挪移”,一文变成三文用,才将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运送至汉安县里。

    作为“脚背山钱庄”的启动资金之一。

    加上黎昆钱封入股宾馆的一万贯、方殷大师地窖的金饼玉器、回收的放贷,超过三万贯的本金!

    想来,也能够让人感觉到“脚背山钱庄”,有一定的实力了罢。

    三万贯,其实并不多。

    汉代是典型的“国穷官吏、豪强富”,梁大将军家,抄出来数十万贯!

    关中富豪孙家,也是抄出来十七万贯。

    汉安县里,相当于钱庄的首饰铺、金店有好几家。

    如“廖记首饰铺子”,后院的护卫都近百;背后的实力更是深不可测。

    文呈大致知道:廖记金铺背后,碗场乡的豪强出资。

    有益州刺史府的督邮、犍为郡太守府的官员、孔小二的部分门客、县寺里县丞、县尉等人参股;

    段八爷每年拿一点“茶汤钱”。

    钱封、黎昆一听说是方殷大师的钱庄,又存入数千贯,当做“捧场”;文呈便将这笔钱,放在王霸处,作为招兵买马的前期费用。

    ~~~~

    方殷曾经询问文呈,这“脚背山钱庄”到底是何章程?

    方殷放贷收取利息,一般为月息三到五分;吸纳别人存放金银,却是不会给利息的。

    后世的蜗牛奴们,知足吧!

    你才六厘多,顶大不到一分——安安心心当咩咩,不就幸福多了么!

    反而存放金银的大户豪强小吏们,得倒贴一点“存放费用”给方殷。

    这做派,与后世的钱庄,可大不一样。

    没遇到文呈之前的方殷,没野望。

    故此,方殷为人很谨慎

    存钱、放贷的规模并不大。

    属于汉代民间常见的“小额贷款”。

    很原始的金融机构、最简单社会的金融功能。

    文呈要办的这个钱庄,取名“脚背山钱庄”,便是借用方殷大师的大名

    脚背山,钱庄,名字俗不俗?

    俗。

    文呈要的就是这种:有大大大师背锅的、俗到极致的“俗”!

    ——只要谈起钱庄,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脚背山”三个字;

    谈到脚背山,你会想起什么?

    ——大师啊!

    有如此大名鼎鼎、德高望重的高僧背书的钱庄

    嗯,靠谱!

    “今年过节要存钱呐,存钱还存方大师…”

    后世脑残银,和尚都干过几年;后世民智已开,还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哈哈哈,您,真以为古人,比那些退役高士聪明?

    (担心挨批评,有些东西不敢写的太直白了。请大家脑补一些东西。后面都有这种情况。)

    方殷大师,不用多久,必将名动益州!

    这样的潜力股不买断它,岂不是暴殄天物?

    文呈是这样告诉大师的:钱庄,相当于池塘;铜钱就好比流水。

    池塘越大,里面蓄的水便越多;水多了,自己想要用水的时候,就可以舀出来很多,供自己免费借用!

    假若池塘里有一百桶水,至少其中的二十桶,自己就可以无限期的随便使用;这便相当于自己兜里,凭空多了二十桶水。

    吸纳十万贯,其实,就是相当于自己兜里,永远多出来,至少两万贯!

    若是心黑,做短期…呵呵

    呵呵,那就是把天聊死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