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第861章 曾参解读孔子的礼与乐-《孔门学渣》


    第(2/3)页

    后世的人解读《论语》,大多是断章取义。

    “那?下面呢?”

    “下面?下面?”曾参反应过来后,赶紧往下面读。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先生孔子说:《诗经·周颂》中有一篇叫《雍》的诗上有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虽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鲁国当政者,但他们不是天子。他们怎么能在自家的庙堂里这样做呢?”

    “哦?”

    “三家是指鲁国的三桓!”为了避免乐歌追问,曾参解释道:“鲁国是一个特殊的诸侯国,它是除了君王外,还有三大家族共同执政。这三大家族就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为什么鲁国会有三桓与君王一起执政呢?乐伯伯!你不要我细说了吧?”

    “我老了!记不清了!说!呵呵呵!”乐歌倚老卖老,笑道。

    曾参只得解释道:“那是因为以前的鲁国君王,他有三个兄弟,他不想一个人享受国君的待遇,所以就定下规定,让其他三兄弟与他一起执政。因此!鲁国就有了三桓一同执政的开端。”

    “糊涂!”乐歌怒道:“鲁国自从有了三桓执政,君王的权力就开始架空了!就有了鲁昭公的悲剧!”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那?你先生孔子是怎么说的呢?”乐歌问道。

    “我先生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曾参翻译道:“先生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他的礼是形式上的礼。一个没有仁德的人,他无法感受到由礼的行为而产生出的那种身心的愉悦感。他怎么能感受到乐呢?”

    “你先生说的?”

    “我先生孔子说的!”曾参答道。

    “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