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南中(二)-《汉末独行》


    第(2/3)页

    作为名将邓禹之后的邓芝,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在荆州的义阳郡新野县,他们家族也算是赫赫有名了。

    新野邓家出了不少厉害的人物,而邓芝在这新野邓家也算得上是一个能力不错的小辈了。

    他和董和差不多同一阶段进入的蜀中避祸,不过他没有董和那么幸运,董和一路虽然算不上扶摇直上,但仍然是被刘璋一眼就相中了,一路也是顺顺利利走过来的。

    但是邓芝不同,他进入蜀中之后,压根没有得到任何人的重视,虽然他是名将邓禹之后,但是这种关系仍然不能让他这个旁系有机会得到什么好处的。

    这蜀中之地别的没有,着各种各样的名臣之后还是有很多的,最出名的就是一个叫张翼的家伙,听说他的十世祖还是当年的留侯张良呢,然而有什么卵用么!

    邓芝进入蜀中之后什么都得不到,也压根就没有人启用他,所以邓芝选择了造势。

    蜀中多有异人在世,所以为了能够得到重视,以命不凡的邓芝前往了益州从事张裕的府中,然后希望益州从事张裕能够帮助自己。

    因为这个人不单单是益州从事,还是一个善于相面的相术大师,据说还是沛国人朱建平的师兄弟,相面之法相当的灵验,所以邓芝便想要去找他相面试试,当然最重要的是宣扬名头。

    益州从事张裕是真的很对得住他,对邓芝的评价乃是,“你年过七十,会位至大将,并封侯。”

    这已经算是很高的评价了,不单单说他位高权重,而且还说他能够长寿,得到了这么好的评价,邓芝第一件事就是等待着益州从事张裕举荐自己或者将自己收纳入府邸。

    但是他失望了,益州从事张裕在给他相面结束之后便闭口不言了,邓芝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名声,但是他却是依旧没有得到重用,在成都漂泊许久的邓芝还是觉得太累了。

    所以邓芝最后失望透顶之后,他选择了外出,趁着现在西川各个势力明争暗斗,谁都不服谁的情况之中,邓芝进入了巴西太守庞羲的麾下,直接去依附于他。

    建安十九年,益州发生了天大的变化,刘玄德进入了蜀中,进入了这他期望许久的成都城,而邓芝也因为这场变故随波逐流的往上走了一步,成为了郫城府邸阁督,

    这个连微末小官都算不上的官职却是邓芝雄起的起点,邓芝虽然是他们邓家的旁系,但是邓芝却是一个极为能够抓住机会的人,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能够让他成功的机会。

    在刘玄德巡视益州的时候,不出意外的路过了邓芝所在的郫城县,而邓芝则是借着自己身份之便,再给刘玄德安排衣食住行的时候,大着胆子主动和其交流。

    刘玄德有着不错的识人之能,邓芝也有着不错的本事,两个人一拍即合,最终刘玄德离开了郫城县,但是邓芝却是变成了郫城令。

    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县令,虽然依旧官位不高,更是和大将军遥遥无期,但是这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至少在邓芝的眼中这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邓芝成为了郫城令之后更是克恭勤俭,分外的用心,然后已经入了刘玄德眼神之中的邓芝果然开始了他的扶摇直上,汉中大战期间,他进入了广汉郡成为广汉郡守。

    刘玄德登基称帝的时候,更是进入了中枢之中,成为了刘玄德的尚书,一举成为了刘玄德的近臣。

    而这段日子的执政地方,世人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的好,任内清廉、严谨,颇有治绩就是他邓芝的评价。

    不过这还不过,区区一个小小的尚书,怎么能够让邓芝满足,区区一个小小的尚书,还是属于丞相府的府中之人,这当然不能让邓芝就此打住。

    但是邓芝却是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那就是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蛰伏,在丞相府麾下为官的这段日子,他更加的低调认真,颇有上古先贤之风范的。

    不过他的獠牙是在章武三年露出来的,章武三年蜀中大败给了江东,无数士卒客死他乡,无数将校再也无法回到蜀中之地,而刘玄德也死在了白帝城。

    这一刻,蜀中的天仿佛是塌了,而这一刻,邓芝的春天似乎来到了。

    “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邓芝作为一个观察了诸葛亮数年之久的有心人,当然知道诸葛亮想的是什么,他知道诸葛亮需要兵权,需要足够的权势,更需要一个足够势力的支持。

    江东,便是最好的选择,若是和江东结为真正的盟好,那么陆逊将大军撤走,诸葛亮也就有了理由将李严麾下的士卒,抽调一部分回到各个郡县之中,虽然未能加强自己的军权,但是却能够削弱李严。

    而且邓芝还有自己的计划,他既然选择主动来到了这里,那他怎么可能就这么简单的就结束,若是做不到最好,他邓芝又怎么会让自己数年如一日的蛰伏,一朝化为乌有。

    进入江东之后,邓芝便让麾下的使团更加的小心谨慎了,为了这次出使,邓芝专门找了一群并不算多么出名的家伙跟在自己身边。

    阴化,丁厷这种比他还没有名气的人绝对不会反对他的意见,至于之前出使江东的宋玮和费祎等人,那是坚决不用,就害怕这群人会仰仗着他们更有经验,对自己指手画脚的,他要做的事情,那可是一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大胆的事情。

    进入江东之后,邓芝非但是让众人低调行事,更是没有任何的通报说他们益州的使臣而来,说的只是前去武昌拜会。

    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若是邓芝说是前往武昌出使,除非江东想要和西川之地再次翻脸,否则他们一定会派出人来迎接,就算是他们不知道邓芝干什么,或者不想搭理这个人,那也是一样的。

    但是,邓芝现在告诉江东官方答案乃是拜访,那么孙权就有权不接待了,对于现在这种奇妙的状态,孙权也觉得自己不接待他们,或许对自己应该是更好一些的。

    毕竟现在刘玄德刚刚死了没有多久,邓芝这个没有什么名声的家伙带着一群更加没有名声的来到这里找到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说将他们派出来的那位诸葛丞相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二就是自己现在也是曹魏的吴王,和曹氏还有西川都刚刚打完大战,虽然都没有输,但是现在自己似乎也没有什么实力去攻打西川还有曹氏他们的,所以现在这个家伙出现在这里,对于他来说,这也是一个问题。

    就因为有着这么多的问题,孙权绝对还是避而不见了,正好邓芝给了自己这么一个理由,便让他们一路自然的来到武昌,然后就给他放在驿馆之中,好吃好喝伺候着,没事儿逛逛街,有事儿回头说。

    而邓芝来到了武昌之后,看到江东这么一副做派,哪里还能不理解他们的意思,哪里还能不理解孙权的意思,不过邓芝没有任何的不开心或者对江东有任何的意见,而是真的就在武昌安安静静的住了下来。

    众多使团之人看着自己那个一点都不担心的正使,就算他们现在心中再如何着急,那也没有用,白白让自己长了满嘴的燎泡。

    不过邓芝在武昌也没有闲下来,而是围绕着武昌各种各样的地方,没完没了的转悠,若非是孙权下令,让他随便行走,恐怕驿馆和他们江东典校卫的人早就将他给扣下了,这就是一个西川派来的探子嘛。

    在转悠了两三天之后,邓芝终于停下了脚步,然后上书孙权,请求接见,当然同时还附赠了一份很是昂长的文书。

    孙权接过文书之后本来以为这就是一份儿普通的使臣文书,里面的内容无非就是写了希望自己接见他们如何如何,当然还有可能像当初那些先贤使臣一样,先是大放厥词的说自己很危险如何如何的。

    打开文书之后,当头第一句话就让孙权笑出来了,“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这种分外老套的话语实在是让孙权忍不住不笑出来,这句话都不需要多想就知道这是效仿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先贤使者一样,先是将自己唬住之后,然后说他的论调。

    不过孙权的笑容在后面的时候,就慢慢的变了,变得消失了,脸色也变得阴沉了。

    因为后面的文书之中没有按照孙权想的那般说那些东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说的都是江东自己的事情。

    其中最重要的是,邓芝竟然在文书之中,详细的诉说了现在武昌乃至整个江东各个郡县的粮食价格以及各种物资的价格,另外还有江东现在的兵力大概为多少,他也说了出来。

    除了这些之外,他居然还对比了一下江东之前的数据,另外就是他告诉了孙权江东需要多少大军才能够做到完整的保护好这一亩三分儿地。

    孙权看着这邓芝送上来的文书,最后等着自己的脸色慢慢的恢复了正常,然后将手中的文书扣好,朝着下面的人问道。

    “西川来的使者还在外面么?”

    “回大王,那邓芝仍然在外面等候!”

    “宣进来!”孙权轻喝了一声,开始了西川和江东第三次,正式的同盟进行时。

    邓芝走进来之后,并没有任何的脸色变化,没有卑躬屈膝不说,更加的没有任何的倨傲,脸色平静,仿佛就像是在来到了邻居家叙事一样,郑重而且得体,单单那说这份儿气度,让孙权便新生好感。

    此时邓芝看到了主位上的孙权之后,二话不说就直接朝着孙权行礼参拜起来,“西川邓芝封丞相之命拜见吴侯!”

    此时孙权已经被封为了吴王,但是这个吴王却是曹魏给封的,说实话并不是很让西川满意,所以在西川的口中,孙权仍然只是吴侯罢了。

    不过我了能够完美的结盟,邓芝也不可能说自己是奉了西川蜀汉皇帝刘禅的命令,否则一个陛下,孙权的脸上就没有笑容了。

    孙权听到邓芝说到了丞相诸葛亮而不是他们的陛下刘禅,脸色也是变好了很多,同时也开始了对邓芝的发问。

    “今日,尔等来我江东是所谓何事?”

    “回吴侯!”邓芝再次躬身行礼,然后直接说出来自己的目的,“今日邓芝奉命前来,希望能够和吴侯正式结成盟约,日后我等互相扶持,能够鼎力相助!”

    孙权听到这句话,是有些楞的,他对于邓芝前来的原因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也不是不认可这件事情,但是他没有想到邓芝竟然这么直白,这几乎算是将自己的先帝的脸面放到了地上踩了。

    毕竟自己之前和刘备也是互通使者的,自己派出了使者前往白帝城,而刘玄德也派出来了宋玮、费祎来江东回应,当然他们双方都只是口头说了几句而已,谁也没有真的将这个当一回事。

    自己仍然留下了陆伯言带着大军堵在江州的家门口,刘玄德也亲自坐镇白帝城,江州也有了新的都督李严李正方。

    可是现在刘玄德刚刚去世,邓芝就带着刘玄德的命令再次来到这里,然后这么直白的干这件事,不得不说孙权有些惊讶他们的胆量,是真的不怕蜀中之人有人说他们不尊先帝么?

    不过孙权还是那个孙权,虽然心中对他们的行为有了不小的疑惑和犹豫,但是嘴上没有任何的犹豫。“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

    孙权的意思很是明白,我想诚心的和你们西川结盟,哪怕结亲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你们现在刚刚登上皇帝之位的刘禅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这般年纪的年轻人,若是一个不忿非要为父报仇,那他岂不是将江东的面子都丢尽了么。

    再加上现在西川什么德行他们还不知道么,说句不好听的,国小而大势困顿加上少主年幼,如果曹魏乘虚进攻,恐怕都还不能保全自己。

    对于孙权的犹豫,邓芝也是心中明白,谁让现在西川这么一个德行,实在是有些过分了,此时他们和孙权结盟实在是有些抱人家大腿的意思。

    不过虽然事情是这么一个事情,但是说法却不一样。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未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什么叫做一个优秀的使者,那就是邓芝这种,小嘴叭叭叭的说了大半天,一个后主刘禅都没有提,在西川就是一个诸葛亮,这种丝毫不在意自己君主的臣子,还真是少见。

    但是换句话说,诸葛亮的存在,他的威望要比刘禅强太多太多了。

    另外邓芝说话有多漂亮,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当今天下一共有十三州的地方,他们两个加在一起就有四个,和曹氏的九个虽然相差不小,但是他们的地势好啊。

    蜀有重险可固守,吴有三江可阻隔,结合这两个长处,成为唇齿之邦,进可并力夺取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这是自然的常理。

    他是真的不说这四个州其实他们只有三个半,其中两个半还是人家江东的,这种不要脸的凑数之法,一般人真的说不出来,交州,扬州,半个荆州都在江东名下,西川自己带着一个益州入股,然后要拿下五成的股份,这不是扯犊子一样的么。

    不单单如此,邓芝还在吴国和魏国关系上,和孙权好好聊了聊。

    大王现在若想委身向魏,魏必定要大王您入朝朝拜,最少也要求太子前往为质子,若不遵从命令,就有理由讨伐,我国必定见有利而顺流进发,如此,江南之地便不再是大王所有了。

    这句话代表着什么,这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因为就在不久之前,江东孙氏明明先是大胜西川刘玄德,再挡住了中原曹氏的攻击,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可是最后却是要主动的和西川请和,去和曹氏纳贡。

    这么做他目的不就是因为西川想要这么干么?

    曹丕三路大军征伐江东原因是江东不将质子孙登送入洛阳,自己一定要在江州外面放一只大军就是因为刘玄德一直在白帝城虎视眈眈的。

    孙权的憋屈此时就被邓芝毫不客气的说了出来,这种使臣还能活着,不得不说一句,世道变了,大家脾气都变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