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波澜再起-《青玄问天》
第(2/3)页
“治军之道,赏罚分明。他自己作下死罪,怨不得别人。况且…”
拓跋焘听到劝告后,没有改变心意。说到这里的时候话语刻意停顿,随后压低声音,继续说着。
“况且,顾命辅弼,又何尝不是一种掣肘。大魏已经不是当年的代国,有些人失了锐气,一味贪图守旧。太常大人之前行事,不也常与这些人有争执?”
“臣下明白了。”
拓跋焘说的话语,崔浩即刻会意。明了以后,知晓无法改变他的心意,不再试图劝说。
“太常大人想要告知什么事?”见崔浩不再说话,拓跋焘想起之前他来这里的目的,主动询问。
“前往宋国的密探陆续回返,探得一些消息,臣下特来禀告。”崔浩回应。
“有关那个少年?”拓跋焘听后反问。
“大多与他有关。”崔浩确认。
拓跋焘听后没有开口,摆手示意他直接说出。
“当年宋公刘裕有心取代晋主,曾命人暗中谋害司马氏族人。晋国皇族除一位夫人与公主幸免之外,其余人尽数被屠戮。”崔浩看到手势,没 有耽搁,开始讲述。
拓跋焘一面听,一面用手指敲打一旁桌面。
这些事情发生时他年方十岁,已经跟随先帝征战四方,对这些事多有耳闻。
“实则还有一人逃脱,没有被刘裕害命。此人逃亡到益州的时候失去踪迹,自此在世间蒸发了。”
“太常大人是什么意思?”听到这里,拓跋焘停下手中动作,打断发问。
“臣昨日去过安北王府,与安北王细细谈过。他与那个少年初次相遇的时候,被告知名为马问。”崔浩没有直接答复,只是说出提醒。
“马问,马问…”
拓跋焘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念过数次以后突然停下,口中喊出另一个名字。
“司马问之。”
“正是。”崔浩回应肯定。
“此人可用?”肯定过后,他试探求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