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自创战技-《逆熵论》
第(2/3)页
傅斌选了猎杀模式,这个模式也有低中高难度,为保险起见,傅斌先选了个低级难度,这种难度,不会碰到主动攻击的生物。
进入的地点视野辽阔,是一处与基地四周地貌相似的戈壁苔原,地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碎石,碎石上覆盖着苔藓。有许多生物在活动,有食草的,也有食肉的,还有食腐的,有点像非洲大草原上的景象。由于这里的引力比地球小,所以生物的平均体型反而比地球大。这里最显眼的生物是一种类似牛羚,但体型更大的食草动物,它们以吃苔藓为生,进食方法很有意思,喜欢将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含进嘴里,吮掉苔藓后再吐出来,所以名字叫吞石兽。
别看吞石兽名字霸气,实际上是个受气包,非常胆小,被别的生物猎杀时,根本不会反击,只会钻进兽群里乱跑,所以做为简单难度的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猎杀大型以上生物,限时60分钟,按数量评定成绩。
傅斌又看了一下手上的剑,这把剑比自己的要长5公分左右,而且激发的能量刃颜色橘黄,应该是模拟二级武器的,不过它没有真正的二级武器那么高的使用要求,消耗也要少一些。
为了试验一下威力,傅斌上来就直接用了一发电击,一下就抽掉了四分之一左右的能量。不过那只吞石兽没有被电死,而且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碍,反而是疯狂地逃窜了起来,然后带动边上一大群同时奔跑,场面直接就控制不住了。
看来,这个电击功能,威力其实并不大,消耗的能量却不少,而距离最多也只能达到五米。所以真正的二级武器上甚至没有这个功能,一级武器上的电弧攻击实际上是一种新手保护。不过模拟器为了照顾没有学会远程战技的新人,也只能在此保留这一功能。
傅斌想了想,反正自己是为了练习战技,训练目标其实根本不重要,那只是顺手而为的事罢了。想到这里,他也不管那么多,开始回想煤球的那招甩刃,这种战技其实很简单,稍微有点理解分析能力就可以想得出来,傅斌当时就有猜测,只是没试过。
熵能被剑刃上的特殊磁场约束在一条槽线中,形成能够切割任何物质的能量剑刃。这个磁场并不强,熵能总量越高,这个约束力就越差,所以当武器在快速挥动中时,熵能的激发强度达到一定的临界点,能量剑刃会被会甩出去。这里的要决是挥动武器和灌入熵能两种操作之间的配合,不过熵能剑刃没有重量,跟甩出水珠是不一样的,它的轨迹完全是沿切线方向前行,飞行速度也完全取决于挥剑的速度。
先尝试一下。傅斌举起剑,在凌空挥出的一瞬间,猛地注入大量的熵能。一道能量剑刃成功地被甩了出去,可惜配合的时机不对,飞出去的剑刃没有向预定的方向而去,而是斜斜地飞上天空,然后消散在五六米远处。看来就算对准了目标,也没有什么伤害力,煤球那道甩刃,可是飞了十多米远都还有很大的威力。
不够凝炼,也不够精准,不过看样子难度真的不高,毕竟是第一次,多练几次就差不多了。傅斌沉吟了一会,然后用上了“明夷天心”,让自己进入类似机器思维的状态,再次甩了一剑,这次方向倒是挺准,但威力还是不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