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前进的方向-《逆熵论》


    第(2/3)页

    傅斌疑惑地道:“我们的敌人除了这个世界的生物,还有什么?”

    煤球笑了笑,道:“冰,你还是太单纯了。你要知道,在这里,可是没有法律的。”

    傅斌闻言点头,他不是笨蛋,稍一提醒,自然就能得出推论。初始基地的人都刚来不久,大多数人还保留着生前的价值取向,所以还不算残酷,但也已经有人欺负他了,何况在利益冲突更剧烈的前沿基地。

    见傅斌恍然,煤球继续道:“前沿基地是介于主城与初始基地之间的据点,据说在那里要与敌方阵营的人战斗,还可以乘坐交通工具直达主城。离我们比较近的前沿基地有两个,分别位于西面的1号前沿基地和南面的3号前沿基地。另外几个应该在主城的另一边,离我们就远了,几乎不可能到达。”

    “哦,那主城又是什么样的?”

    “我也不清楚,据说建在一个四面绝壁的高山顶上,无法直接到达,只通过前沿基地的空中交通工具或者复活传送过去。那里是举办各种活动、交易、评比之类的地方。那些没有战斗力的人,还有很多不喜欢战斗的人,会选择专研某些理论或生产技能,长住在主城里,为前沿基地的战斗者提供后勤服务。还有很多技术设施,与基地很不一样。不过根据我的猜测,主城应该也不大,顶多也就是个几十万人的县城规模。”

    “原来是这样!”傅斌点头道:“那去前沿基地很难吗?”

    “也不能说太难,总体的成功率在70%左右,这是指一支队伍没有全军覆没的情况,实际上零伤亡的情况极少,二十个人的队伍能到七八个就很不错了,所以相对个人来说,大概是一半不到的机会,当然这也跟实力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只是对失败的人来说,肯定是没有人帮忙收尸的,都要被扣掉1000点复活费用,加上重置装备,一个月可能都缓不过气来。不怕丢人地跟你说,我运气不好,前两次都失败了,所以我一度打算用复活传送的方式直接前往主城,这个方法虽然代价很大,但没有风险。”

    傅斌恍然点头,这跟他的预想也差不多,又问道:“一般一个队伍有多少人?”

    “看实力强弱,都在十到三十人之间,最多不会超过五十人,如果超出这个数量,一般都会分成两个队伍。”

    “这为什么?人多些不是更安全吗?”

    “这你就不知道了。”煤球苦笑道:“这种队伍是临时的,没有组织纪律,唯一的凝聚力就是一个共同的目的地。所以肯定是谁也不服谁,除非有一个非常牛B的人物带头,但这种人物也不需要组织这么多人的团队。而一个没有纪律的松散队伍,一旦人数超过五十人,内部必然会有矛盾,不可控的因素会很大。一路上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危险或资源,这种时候都免不了有些人会打小算盘,那可能就是其他人的灾难。而人数不多的队伍,一般都是要好的朋友,由于每个人都珍稀同伴,所以凝聚力反而更高。”

    说到这里,煤球恨道:“我第一次就是不清楚这一点,当时参加了一个八十多人的队伍,结果……,说起来就气,不说了,总之被人当了炮灰。这里相当于一个游戏世界,所以道德下限比现实世界要低得多,我当时就是没有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才吃了个亏。”

    “呃,这真是想不到……那第二次呢?”

    “第二次的队伍还可以,可惜运气不好,当时的决策也有失误,其中我的责任不小。”煤球有些惭愧地道:“那是两个月前的事了,当时我们组织了一支只有二十一人的队伍,本来还是走上次的路线去西方的1号基地,是我提议转道去南方的3号基地,因为南方基地比较近,只是中间有段路要经过海岸线,所以一般队伍都不喜欢选这条路。”

    “海岸线不是很危险的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