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意义之塔-《逆熵论》


    第(2/3)页

    不过受父亲的影响,傅斌从小对这方面的问题思考得就很多,一直远超同龄人,这也形成了他略显孤僻的性格。

    不管父亲还是自己,这些所谓的终极思想都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回报,但傅斌对此倒从来没有责怪或者懊恼,因为这样的“我”才是自己嘛,否则自己跟别人又有什么区别?

    又长大一些后,父亲还跟他说过:小斌啊,咱们家不富裕,爸爸没办法让你的起点比别人高,但这才是你。如果你生在别人家,是个富二代什么的,那你就不是你了,或者说,总有一孩子是生在我家,整天听爸爸讲这些虚头巴脑的傻道理,他也会问,为什么我没有生在富贵之家。

    所以,不是你选择了我,也不是我选择了你,而是你的世界只能从这里开始。

    ……

    从梦中醒来,意识又陷入了无尽的空虚,但这一次明显与上次不同,现在的傅斌有了领域能力,又获得了大量认知,所以不像上次那样漂泊无助,这次的意识清晰明白,之前在梦中,他就知道自己“复活”了。

    有意识的感觉真好!这好像有语病,不过语言和文字真的无法表达这种感觉。对了,这就是意义。一切存在的意义,都源于自己的意识,他人也好,世界也罢,没有“我”的存在,它们都没有意义。

    从数学角度看,“我”和世界是相等的,“我”就是我所认知的世界,至于我的认知之外……呵呵,那也是我的世界之外。

    我唯一不能怀疑的,就是“我在怀疑”。

    这句话从根本上理解,就是说意识才是第一存在,其它所有一切存在,都必须建立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之上,所谓客观世界,只不过是主观上一种系统、稳定的信息来源而已。而相反的,如果脱离主观意识,根本就无从讨论任何命题。这个观点也许违反很多人的观念,但是从哲学上说,自我意识的确具有第一先验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那么一切的认知,又可以归结为不同的信息耦合。见到一个人,跟他打招呼,交朋友或者相互仇恨,大打出手,取决于双方的相互认知,即耦合方式。

    微观也是一样,从四大基本力开始,所有的物理规则都是信息耦合的统计结果。智慧文明的秩序,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力,假如有一种比人类大得多得多的智慧生命,他们可以将人类看做一种基本粒子,那么人类之间,就有一种叫“文明”的力,影响着每个人的选择,从而使人类文明呈现出若干宏观规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