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蚁群算法-《逆熵论》
第(2/3)页
一路上,所有人都见识过傅斌这种随时随地感悟的性格,也都理解了为什么他能进步得这么快,只是不知道这群巨蚁对他又有什么启发。
这次傅斌感悟的时间尤其漫长,沉浸了将近二十分钟后,回过神来时,还面带喜色,甚至都忍不住地笑出声来,这可是很少见的情形,引得好几人齐声询问怎么回事。
“你们知道蚁群算法吗?”傅斌面带兴奋地道。
“呵呵,不知道……”一听又是数学,十个人有八个已经转开了头,显然都没有兴趣了解,只有夜无梦和风雨人生露出一副求教的表情。
傅斌叹了口气,道:“你们看,单只蚂蚁的行为很简单,但是蚁群整体却可以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智能。比如它们总能以最短的路径来回搬运资源,这是因为它们每个个体都会在路径上留下信息素,而来回几趟后,由于走最短路径的那些蚂蚁走的次数最多,信息素就最浓,后来的蚂蚁就都会选择这条路径。蚂蚁算法,就是这种统计逻辑,它区别于经典的运算方法,是一种可以应用在量子计算机上的逻辑门。”
“真是听得头大!”风雨人生摇头道:“经典数学我都还在初中水平呢,哪能理解这个。”
“这又不矛盾。”傅斌耐心地道:“你只要换一种思路去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少经典数学做为基础,初中水平也差不多了。”
夜无梦却问道:“那这个算法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
傅斌讳莫如深地道:“别人我不知道,反正对我有用。”
这个蚁群算法,刚好可以应用在《意义之塔》的模型中,有了这个算法,只要再花一点时间推导整理一下,意义之塔就可以更进一步。之前傅斌建立它的数学模型,还是很粗略的,虽然给“意义”这个概念定义了一个关系式,但实在还是太模糊,太粗略了。
傅斌虽然不知道四级引导模型的标准是什么,只知道《意义之塔》之前已经超越了《人性函数》,至少也是最顶级的三级引导模型了,这次再利用蚁群算法,解析所有概念和定义的路径,这个模型就会清析具体得多,精度上升了至少两个数量级,应该已经达到四级的标准。
当天晚上扎营的时候,傅斌什么活都不干,一甩手,迫不及待地找了个安全的角落进行推导性修炼,这是他一路上少有的特权行为。
关于蚁群算法在模型中的应用,傅斌之前已经想通了,现在要做的只是进行具体的建模。蚁群算法的引入很简单,就是根据网状概念库的交叉复现,来定位所有概念的意义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