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万方有罪-《逆熵论》


    第(2/3)页

    可以说,只要最后傅斌直面终结者,多半就是这个结局,所以也没什么巧合之说。不过他最终还是不知道伊薇到底是什么状态,是独立存在,还仅仅只是迷分离出来的一段程序,伊薇也不能回答他这个问题。

    最后傅斌还是决定将隐藏奖励放在一旁,暂时不管它。于是调出名义上的最高奖励——五级技能“熵能编辑”,这个技能的内容并不算多,区区几万字,不过充斥着大量的计算和模型,并且还涉及领域与心境的内容,一般人看着绝对头大,就算是傅斌,也要强制自己聚精会神才能读得下去。

    看完一遍后,他也已经确定,这又是一个通向更高层次的必学技能,甚至是大多数五六级技能的基础,包括探索者的代表性能力——湮灭之光,以及开拓者的代表性能力——法则之体。

    可惜,这个技能傅斌现在完全无法学习,一是计算速度还跟不上参数变化,二是熵能水平不够,毕竟差了两个层次,就像用还没烧过的砖坯盖房子,没叠几层就变形坍塌了,何况这地基还是不停在动的。

    于是又果断放下,点开了一部名为《万方有罪》的四级引导模型,作者正是“万罪君王”,做为东方阵营甚至整个第二世界最强的开拓者,他本人的引导模型当然是六级的,这只是其中的四级内容,当然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这部引导模型的核心理念是“责任”,这位万罪君王霸道地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他的责任范围之内,就好比玩一个游戏,不管难度多高,最终是否完成完美结局完全取决于玩家将游戏玩到什么程度。

    很多事情看似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只要是自己有可能改变,有可能影响的,就要尽一切可能地去掌控。

    有一个老梗,有人说世上无非两种事,“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这是一种极度不负责的处世心理。这位万罪君王的理念与这种咸鱼心态完全是两个极端,他的霸道,对世界的主宰意志,让傅斌不禁有些为之心折。

    《意义之塔》说起来与这部《万方有罪》有些同通之处,两者都要穷究一切,不过他的理念只是将万事万物的价值区别出来,让自己找到一条明确的道路,并没有后者要掌控一切的意愿。

    当然,这纯粹只是人生态度的区别,不能说后者就一定比前者更高明,像傅斌这样的性格,就算他完全能理解这种心态,最多也就是佩服一下,但绝不可能由衷地做到《万方有罪》的理念。

    虽然理念不合,但是《万方有罪》这部模型给了傅斌巨大的参考意义,夯实了《意义之塔》中原本一些稚嫩的理念,并助他敲定了几个犹疑之处。比如关于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父母妻儿挚友知己等等最亲近的人,究竟谁对自己更有意义。

    在《万方有罪》中,作者竟然认为一个忠诚且有才能,能贯彻并实现自己意志的属下,其价值还要超过亲人。也就是说,假如让他从一位亲人与这位属下之间取舍的话,他会选后者。

    傅斌虽然不敢苟同这一点,但从对方的理念出发,却无法反驳。他当然也不可能照搬别人的理念逻辑,但是这让他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一切逻辑必须围绕核心理念来推导,如果出现谬误或者违背常识甚至伦理的时候,其中的判断和取舍就要考验个人的意志了。

    有些时候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做出抉择,定下论断,如果和稀泥的话,你也只能沉沦在这些泥潭之中,无法更进一步,甚至有时还会影响能力发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