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书生意气 第七章 临渊思故-《观云》
第(2/3)页
师巩正渊并没有接话,自顾自的继续扫着地。
宣韶宁只觉得这个人也许是经历过不幸才用冷漠来武装自己,直到多年后他才明白这种不幸世间又有几人能承受。
吱呀一声,宣韶宁轻轻推开了门,迈出一步缓缓走到了庭院,抬头望向京城方向的天际,似乎还能隐隐约约看见光亮。
“也许是京师的烟花吧,今晚那儿一定是热闹非凡”宣韶宁自言自语着。同窗们均离开了书院,整个厢阁只剩下了他和师巩正渊,正值除夕之夜,夫子也是准许书院的人都下山去京城庆祝,本来他也想同师巩正渊一起随叶凯下山,可不管怎么劝,师巩正渊却始终不肯同行,于是乎,他决定留下来陪伴,虽然目前看起来师巩正渊并不怎么领情,自顾自的在房间内练字。
宣韶宁回头看了一眼屋内,师巩正渊背对着他练着字,苦笑了一声,回过头体会书院的宁静。就在这时,一片雪花幽幽地落在了宣韶宁的鼻尖,刹那冰凉,“咦,下雪了?”,抬头一看,果然漆黑的夜空中不知何时点缀了点点雪白,墨色打底,绣上了洁白的花瓣,好一幅美景。
宣韶宁伸手接住了雪花,想凑近看看,可一会儿的功夫,雪花已然化成了一滴泪。
雪中梁国迎来了梁历22年。
经过一夜的大雪,新年的第一天,大地已然是银装素裹,整个青山书院剩下的只有白色,而且大雪似乎没有停歇的迹象,依然洋洋洒洒。
“嗬,地上的积雪都这么厚了!”宣韶宁看着自己快被淹没的双脚,有些开心,在他的记忆中梁国已经有多年未曾下过这样的大雪了。宣韶宁拉了拉衣领,回头对着屋内喊道:“正渊,快出来看看,雪景很美呢”。
一身雪白的师巩正渊从屋内走出,发髻高高梳起,站在雪地中,似乎都与这白茫茫的天地融为一体,看得宣韶宁都有些呆了。
“我要去溯涧院,你自己去赏雪景吧”师巩正渊声音清冷如同这茫茫天地。
溯涧院与素心楼在同一方向,为青山书院藏书之处,取得是‘溯涧求本’之意,样式严格仿造皇家书院文禄阁,但规模小了不少,且没有文渊阁的金碧辉煌,而是古朴中藏着苍茫大义。
师巩正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任凭雪花一片一片落在身上也是浑不在意,只留下雪地上深深浅浅的脚印,未过多久,一身白衣的师巩正渊俨然和天地融为一色,分辨不出了。
走着走着,师巩正渊忽然听到了背后渐渐清晰的脚步声,回头只见宣韶宁已然追上了,可两人擦肩而过之时,宣韶宁并没有停下脚步,仅仅留下一句“突然间,我也觉得自己该去溯涧院看看了”。
师巩正渊并没有停在原地太久,仍旧是面无表情的跟上,可眼神中分明有了异样。就这样,两人开始并肩前进,却是相伴无言。
青山书院其实分为两部分,一个为主院,一个为别院,这倒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形成。雁山山脉在此处有一处地裂,就像是墙壁上的裂缝从山顶开始一直延伸到山谷内,这道裂缝宽约有六丈,仿佛是有人用斧子劈出来的。多年前白石在选定青山书院院址时,特意修建了一座拱桥用以连接两个部分,拱桥名为雁补,为连接雁山之意。由雁补桥连接的这部分书院,其实只有两幢建筑,分别为溯涧院和临渊阁。
师巩正渊和宣韶宁来到了雁补桥头,一夜的大雪已经完全包裹了这座桥,远远望去就像是用雪捏成的,总有那么一点不真实的感觉。宣韶宁当先踏上桥面,用手拂去栏杆上的积雪,行至桥中间,忍不住向下看了一眼,只见雾茫茫的一片,根本望不到底,雪花片片飘落仿佛是落进了张开了黑色大口的怪物嘴里,有去无回了。
“怕么?”师巩正渊站在桥头问了一句。
“不如自己过来看?”宣韶宁回应后继续前行。
师巩正渊随即也走上桥,可他没有向两边看,直接走过。
这里着实面积不大,站在桥头就可以看见两座建筑一前一后地矗立着,两者之间不过半座雁补桥的距离。前面的是溯涧院,高有四层,攒尖顶,覆盖绿色琉璃瓦,阶梯全部在楼的外面,犹如一条蟒蛇缠绕着主体建筑蜿蜒而上,极具特色。后面的临渊阁正如其名,就在悬崖的附近,它不似溯涧院正正方方的模样,而是全体圆形层叠三层而上,每两层之间都有环形围栏环绕,头顶为圆攒尖,整体漆黑,很是肃穆。
“我是第一次过雁补桥,这里的溯涧院和临渊阁都是这般的特别,这溯涧院是藏书楼,可这临渊阁是用来做什么的?”宣韶宁面对着如此别出机杼的风格有些愕然。
“临渊阁是用来纪念的!”
两人一惊,同时看向临渊阁方向,只见那里站着一个人,青衣素裹,风吹发动,玉树临风。
“沈铭师兄!?”
他们根本没想到这个时候、这个地点竟然还有人在,更讶异的是他们在此处时间也不短了,竟然丝毫没有发现还有别人。
“你们俩不下山去过新年,这个时候却来这里,所为何事?”沈铭率先发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