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八章 扬帆过江-《观云》


    第(2/3)页

    这道黑影便是宣韶宁,他对于张伯和王嫂存着无尽的感激,他们这么一招声东击西也算是耍的够溜了。一路上他时刻注意身后、身旁是否有人跟踪,这一路直到内河旁都算是安全。

    宣韶宁沿着河边缓缓走着,这一道河流是从京城后方的山巅发源而来的,越是靠近京城中心河道越是宽阔,于是在数百年前便有先人们在这里营造聚居地,渐渐的发展成为一座城池,最后在百年前由大梁的开国皇帝将此处设立为大梁的国都。城池是得到了空前的扩大,但是这一道内河始终保留着自己的脾性,静静流淌过数百年来一直流淌的河道,丝毫不受人事变迁的影响。

    “一定记得要找四号小船!”宣韶宁看见沿着河道排列着一排的小乌篷船,这些乌篷船起到了一定的交通和观光的作用,平日里这些乌篷船可是非常的忙碌的,这一段河道不算宽阔,所以不会有大型的船只往来,河道里来往的都是小船。就算是到了年关,这些乌篷船的生意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原因便在于京城内的文人们最爱在冬日里乘坐小船游览雪后的京城风光,然后吟诗作赋,好不惬意。

    今日乌篷船的船老大们还在做着出船的准备,有的人看见了宣韶宁走过,大多数的船老大们都没有在意,毕竟宣韶宁身穿的是一件很是朴素的褂子,脚上踩的还是一双旧旧的布鞋,一看就不是什么有钱人也不会是文人雅客,既然这样他们也就没有了兴趣。

    自然宣韶宁对这些船老大们也是没有什么兴趣的,他要找一条棚上标着四号的乌篷船。好是一通寻找,宣韶宁眼睛都快看得花了,终于在一众乌篷船中看到了一只最为破旧的小船。要说这些乌篷船也不算是多豪华的,大多数都是简单的带着岁月沧桑的味道,但是这一条小船真的是足够破旧。

    站在这只破旧小船面前,宣韶宁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开口问道:“敢问船家在么?”等了一会没听见任何回复,于是他提高嗓音再喊了一遍,然后等了一阵子,小破船终于动起来了,随着船身摇摇晃晃,帘子被掀开,一个船夫模样的人带着大毡帽客气的问道:“客官可是要乘船啊?”

    “没错,我想用你的船沿河南下。”宣韶宁按照张伯吩咐的说。这船夫点点头侧过身子做出一个请的姿势,“客官真的是好眼光,请进请进,外头冷。”

    宣韶宁踏进小船,立刻就感觉到了一阵阵的温暖,你别看这小破船外头是一点都不起眼甚至还有些寒酸,但是里头真的是温暖同时布置得当。桌椅、茶具、帘子都搭配的恰到好处,再看看这船夫,这般不堪的模样怎么看都不像是有品位的人。

    “敢问?”

    船夫也不搭理宣韶宁,兀自走到了船头开始摇起橹来,小破船立刻吱吱呀呀的晃动起来离开了河道便沿着河流朝着南面下游而去。宣韶宁自然是赞同船夫的做法的,毕竟他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已经摆脱了那些眼线了,早点离开这里总是安全一些的。在河道上总是比在岸上要安全的,于是宣韶宁也没有急着找船夫说话,而是坐在窗口,掀开帘子欣赏河道两侧的风光。

    还真别说,雪后的京城竟然有这般别致的风光,沿着河道而下,两侧的屋舍都覆盖着白雪,搭配着袅袅炊烟,一股子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随着船只离开了国人区,那些屋舍就渐渐变成了更为壮丽的建筑了,尤其是工坊区的勾栏瓦肆和水榭歌台,俨然一副江南水乡的俏丽模样,其中两座高耸在山顶的双子宝塔更是将人文气息带入了水乡的风韵之中。

    随着船只不断下行,宣韶宁的眼睛突然开始亮了起来,他甚至站起身子探出头想要去一看究竟,可是看了一会儿发现视线依旧不够好,于是他索性走出船舱来到了船头,站直了身子开始朝着不远处张望。

    能如此吸引宣韶宁的便是一座寺庙,那是大梁的国寺天福寺,那里他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比较熟悉。之前已经去过天福寺多次了,尤其是去年的那一次,他甚至都去了天福寺后院的姻缘桥,然后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