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水淹京华(上)-《观云》
第(2/3)页
杨仲透过重重雨幕再眺望对岸的并州城,此时的雨势比之前几天还要大了,雨水打在湟水之上飞溅起来的水雾开始弥漫在两座城池之间让彼此之间看不真切。
如此的天气任何一方都不会贸然出手的,杨仲愣愣的看了良久最终还是决定离开城头回到府邸去。就在他转身的一刹那,他听见了一阵声音,这种声音如何形容呢?就像是天空中打了一声闷雷。
打雷了?这种大雨天打雷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儿,杨仲抬头随便瞅了瞅,春季本来就是雷雨频繁的季节。杨仲刚迈开步子走出两步又听见了一声闷雷,不对啊,天上没有打雷啊,杨仲开始驻足倾听,又有几声闷雷响起来,而且比起之前的两声来说要更加的响亮了,而且杨仲判断出这雷声不是来自于天上,而是......而是来自于并州城!
江维桢跪在六部官署区的大道上,这是六部人员出入官署的必经之路,任何一人都会看见他跪着的样子。自然了,江维桢没有打伞,他任由大雨将自己彻底浇透,雨水顺着脸颊哗哗流下,他也没有去擦拭,反正不管怎么擦拭也是于事无补的。
这几日都是六部官署正常办公的日子,每天都有人在这条大道上来来往往,由于这些日子以来的大雨,官员们更多的是选择留在了官署内,也省得在家与官署之间在这大雨之中来往了。江维桢是今日开始跪在这条大道上的,一开始不过是少数几人看见,渐渐的更多的官员们都听说了这件事,纷纷从官署内出来看热闹。
江维桢为何会跪在官署大道之上,这其中的原因还得从五天之前说起。自从他去了一趟华州便匆忙赶回了京城,一回京便立刻上书直言大雨对湟水以及华州和并州有可能造成的影响,这么一封上书是江维桢花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字斟句酌的完成的,他就是希望上书能通过尚书省最后抵达天听。
带着忐忑和兴奋的心情,江维桢在家中等了一日没有收到任何的回音,他便意识到这上书只怕是被拦截了,于是立刻提笔书写了第二份上书,这一次说的还是那些事儿,不过用词变得更加的犀利,甚至可以说有些危言耸听了,他的目的就是引起尚书省乃至于宰相的警觉,然后将上书呈交给梁帝。
可惜,江维桢还是算错了,他又等了一天之后还是没有收到任何的回音。江维桢是无论如何都等不及了,这大雨已经下了五天,再这么下去一切都将无法挽回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尚书省觐见。
宰相也好、六部尚书也好,哪里是他这么一个小小的度支使能随便见的,几次求见都被回绝了,理由也很简单:尚书们都不在官署内,至于尚书们究竟去了哪里便没有再交待了。江维桢从来都不是轻易放弃的人,他立刻朝着宰相府邸而去,在大门口等了整整半日的时间愣是没能见到宰相,家老的回复同样是:宰相不在府邸内。
回到家中江维桢一夜都没有合眼,他翻来覆去的思考,想要找到一个办法能见到自己想要见的人,到了最后一天的早上,他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那便是跪在六部官署大道内,彻底将此事闹大。
江维桢还有一个好的品质便是一旦决定了便立刻去做,绝对不拖泥带水、瞻前顾后。江维桢打着伞来到了官署之内,六部的官署区在靠近皇城的位置,一条笔直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了皇城的通天门,这是六部官员进入皇城的必经之路也是六部官员们办公的区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