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曹操父子-《秦汉传奇》
第(3/3)页
曹操之所以迟迟不宣布太子人选,是因为他在抉择,现在他心中有三位候选人,排名第一的并非嫡长子曹丕,而是第三子曹植,曹植才思敏捷,很受曹操喜欢,让曹操生了改立继嗣之心。
排名第二位的才是曹丕,他能文能武,不过文采方面要差于曹植,他的优势在于其嫡长子身份。
还有一位曹彰,他武力超强,在军中的威信很高,但属于只有武勇而无韬略,而且无心政事,所以太子之争主要还是在曹丕和曹植之间。
曹丕找来心腹下属商量对策,得出的结论是近期选曹植为太子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朝中大多数官员都反对废长立幼。
并且确定了曹丕此后的策略是以德抗才,既然在才思敏捷方面比不过曹植,那就在品德上下功夫,对父亲要孝顺,对朝中大臣们要谦恭,对下属要仁慈。
214年,孙权攻克军事重镇皖城,曹操震怒,立即兴兵十万讨伐孙权,这次他让曹丕随军出征,邺城留守的重任交给了曹植,此前曹操出征,留守邺城的都是曹丕,在继承人选万众瞩目之时,交给曹植重任,意义非同寻常。
此时曹丕心中难免会有波澜,不过外表却表现的处变不惊,和往常一样照顾父亲起居,协助处理军中事务。
三个月后,曹操大军返回邺城,曹植圆满完成留守任务,第二年春天,曹操再次出兵进攻关中。
这次还是安排曹植留守邺城,曹丕进驻孟津负责大军的粮草督运,论重要性要比邺城留守稍逊一筹,在曹操心中,曹植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216年,曹操西征大获全胜,汉献帝下达诏书,进封丞相曹操的爵位,由魏公升为魏王。
接下来就不能不考虑继承人选问题了,而且曹操已经六十二岁了,他决定尽快把继承人确定下来,开始在重臣中秘密征求意见。
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争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此后曹植的两次错误让局势逆转,让曹丕登上太子之位。
曹操再次起兵进攻孙权,仍然让曹植留守邺城,这次曹植做了一件越轨之事,酒后走了驰道,曹操返回邺城,知道这件事后痛斥了曹植一番。
在这个节骨眼上,曹植的夫人崔氏又因为穿着锦衣玉饰被曹操看到,违反了厉行节约的规矩,曹操火冒三丈,下令崔氏自裁。
曹植接连栽跟头,而曹丕则加强了幕后活动,内外夹攻,他进一步跟大臣们搞好关系,让他们为自己投票。
另外,曹丕又笼络曹操身边的姬妾,让她们替自己说话,吹枕边风。
终于,在217年十月,皇帝下诏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
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在回军途中,在弥留之际,曹操口述了两道遗令,一道是对有关后世的处理,另一道是急召曹彰。
曹操急召曹彰前来,却没来及说明意图,估计是让曹彰前来统领大军返回邺城,虽然曹植在身边,但军事能力要逊色一些,不过就是这个决定差点酿成大错。
曹彰来到军中就索要先王的玺绶,遭到大臣们的拒绝后,他又找到曹植,说:父王急召我来,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让我以武力支持你,立你为继承人。
曹植立即劝阻曹彰,态度坚决,一场兵变才消失于无形中,之后,兄弟二人与文武百官一起护送曹操灵柩返回邺城。
曹丕继位当了魏王,他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夺了曹彰的兵权,曹彰手握强兵,又不大服从自己管理。
但是如果直接下令削夺曹彰一个人的兵权,又有点过分,所以曹丕下令分遣曹氏诸侯离开邺城,各回自己的封地,未经允许不得擅离封地,曹彰离开了邺城,就无法指挥邺城的中央军队了。
曹丕继位称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首先,曹丕厚施恩泽笼络高级将领,控制军队,对文官集团,他采取的办法也是加官进爵,稳定了文武官员。
然后,曹丕针对汉朝政治上的弊端进行了改进,施行新政策。
第一项新政是设置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作为魏王的贴身侍从,协助处理政事,相当于机要秘书。
同时曹丕宣布严禁宦官干政,宦人最高只能担任诸署令,就是宫中负责生活杂物供应的小管事。
东汉朝廷设置了中常侍和小黄门两种官职,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全部由宦官担任,现在曹丕进行废除,从而从制度上杜绝了宦官干政的可能。
另一项新政是一套选拔人才的办法,就是九品中正制度,在全国各郡设立一个叫“中正”的官职,每郡一人,负责评价本郡的人士,评价的主要依据就是家世和才能,并且给出一定的等级。
等级共分九等,由高到低依次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朝廷依据评价的等级来任命官员,而此前主要依靠察举制,把道德品德作为人才选拔的标准,而道德的评价需要长时间的考察,这并不适应当时的乱世,所以九品中正制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实行了三百多年,直到隋文帝时期才被科举制所替代。
做完了这些后,曹丕的统治稳定了下来,代汉受禅的时机成熟了。
220年六月,魏王曹丕亲率十万大军离开邺城,扬言要南征江东孙权,实际上却在半路转头向西,去逼迫许都的汉献帝下台。
大军兜兜转转几个月,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于是汉献帝宣布禅位,十月,曹丕举行了盛大的禅位大典,登基称帝,建立魏朝。
然后宣布设立五座都城,中都洛阳,东都谯县,南都许县,西都长安,北都邺城。
曹丕称帝之后,为了巩固西北地区的边境防务,下令重新设置凉州,州治设在姑臧,随即任命官员。
新任刺史张既平定了西北的叛乱势力,然后又修筑防事,设置烽火,储备军资,把凉州军事防务建设的很好,河西走廊的局势稳定下来。
之后,西域的鄯善、龟兹等诸国,带着大批奇珍异宝,一起遣使来朝,与中原隔绝了半个多世纪的西域,在魏文帝时期再次开通。
曹丕本就爱好文学,称帝后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没闲着,他下令重新收集收藏此前流散在民间各地的图书、典籍和文献,创造性的用四部分类法对图书的大类进行划分,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大型的类书《皇览》。
在军事上,曹丕曾亲率十余万大军,讨伐东吴孙权,不过没能突破长江天险,无功而返。
226年正月,曹丕回师中都洛阳后就病倒了,五月,病情突然加重,五月初十,曹丕病逝,终年四十岁。
魏文帝曹丕继承父亲曹操开创的基业之后,建立曹魏政权,他制定制度,严禁宦官参与政务,推行九品中正制,重构了人才选拔体系,重新打通河西走廊等等,应该说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