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担忧-《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3)页

    一直到二月二十日,才算是结束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张集公社多了12个村办服装厂,372个工人,速度快的令人咂舌。

    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春天不热不冷,气候又适宜。产量上升的很快,每天人均生产15套干部服,一天的加工费高达4.50元。折算下来,平均月工资120多元。

    看到这么高的收入,好多的人不理解。“县里的被服厂,都是熟练工,人均日产量还不到5套,你们这刚开始干,咋比她们高出三倍来。”

    服装厂的妇女挣钱多了,说话胆气也壮:“俺们一天干12个小时,她们说是8个小时,哪有干满点的。再说了,俺们是计件算钱,她们吃的是大锅饭,出力的还没磨洋工的多。”

    悠悠暗自洋洋得意,咱这后世的科学管理方法,放在什么时代都是拔尖的。

    整个公社每天加工干部服5500套,月生产量16.5万套。姥姥运来的十万套干部服,都发放了下去。二月十六,娘俩又运回来十万套的干部服衣料。

    加工好的衣服,不在外面熨烫,悠悠在空间里直接用机器人做定型处理,快捷方便质量还好。

    生产出来的干部服,还没够胜男舅妈往外批的,悠悠又从空间里给她补充了二万套成衣。

    自己生产的干部服的利润分配,全家人在一起合计了一下。成本价14元,批发30元,每套利润16元。

    舅姥爷的意见是大舅、三舅和姥姥各占三分之一,大家伙的意见是加上舅姥爷,各占四分之一。

    最后,还是按四份分配。10万套涤卡干部服,一家分了40万。大舅妈拿着钱,激动的打哆嗦:“姑啊,俺原来想着,一个月挣六十元钱,就知足了,咋这么多啊。咱这衣服买的也不贵啊,和百货大楼里的一样。”

    舅姥爷郑重的嘱咐爱国舅舅:“回去把钱藏好了,可千万不能走漏了风声,这可不是小事,关系到咱全家人的安全。”

    舅姥娘把自家的钱交给舅姥爷:“您啊,还是先操心自家的钱咋放吧,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一天。妹妹啊,你就是咱家的财神。”

    七十年代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可家中有千元存款的人家,还是极少的。像韩屯这样的万元户,就没听说过。韩屯村对外也是满得结结实实,至今没人露出一点风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