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溜冰-《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3)页

    看着大卫遗憾的神情,胜男舅妈笑着说:“咱临水虽然没有卖溜冰鞋的,可临水体校有溜冰队,他们哪里有溜冰鞋啊,现在体校放假了,让你援朝舅舅找他们买些。

    震宇公司刚给体校赞助了十万元的资助,他们年后正准备去省城购买各种设备,捎带着再买些就行了。”

    大卫听说临水有溜冰鞋,根本就等不及援朝舅舅回来。吃过午饭,不到下午一点就带着家里的孩子去了临水。

    自家有车的优势就显出来了,说走就走,下午两点,一行人就在市体校挑上了溜冰鞋。

    体校的溜冰鞋就一种款式,老旧笨重,不过用的是真材实料。除去教练用的是大号码的,大部分都是小号的,他们是根据自己学员的鞋号专门购置的。他们是不对外经营的,不是援朝舅舅安排,人家根本不对外出售。

    出售也没人买,这在悠悠眼里笨重的溜冰鞋,售价高达120元,相当于一个工作人员一年的结余,谁家舍得买这种娱乐用品,不中看也不中用。

    全区就体校有个溜冰场,还是用于教学用的,不对外开放。每年的冬季,坑塘能溜冰的时间不到两个月,在这吃喝都困难的年代,人们没心情也没时间进行这种娱乐活动。就连孩子们溜冰,都是抽空才能玩那么几次。

    体校的溜冰鞋也不多,新的更少,还不到十双。加上穿过的,总共还不到六十双。既然学生都放假了,暂时用不着了,悠悠撺掇着姥姥,把所有的溜冰鞋全部按原价给买了下来。

    有大卫这个外国鬼子跟着,这一切都不显得突兀,看着大卫在溜冰场上轻盈灵活的动作,体校的老师大发感慨:“国外的溜冰都发展到全民健身运动阶段了,咱接近千万人的大市,学溜冰的不到三十人。”

    在市体校买鞋的时候,大卫和孩子们光顾着试大小了,没人注意到底买了多少双。悠悠在商城里找出一批相似的,加起来一百多双,足够全村孩子穿的。

    姥姥进村就宣布,说是大卫给村里的孩子买的,孩子们可以随时穿,不过不能带回家。

    有了溜冰鞋,大卫每天领着孩子们,在冰面上飞驰,全村的孩子都跟着学。

    这时,语言的隔阂好像不存在了。大卫成了孩子们溜冰的老师,他的每一个动作,都被孩子们模仿的惟妙惟肖。

    滩区的孩子都会溜冰,以前只是单纯的玩耍,动作娴熟可花样不多。这次跟着大卫,真的是玩出花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