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心热-《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2/3)页

    村里每年有了十几万的收入,架电修路这些公益事业,几年就能完成。村里几个社办教师的工资,更是不在话下。

    耕地承包到户,塘子坑可没法分。即便是黄河不泛滥,每年的夏天,雨水也都往塘子坑里流,一年四季都有水,成了人工湖。

    据记载,黄河中下游的塘子坑,一直到新世纪,出现了泥浆虹吸技术,才被淤灌成耕地。

    现在各村的情况是,村里会捕鱼的,有空就去塘子坑里撒几网,捕到的大鱼卖了,小鱼自家吃。

    滩区的人们,每家都喂几只鸭子鹅,在塘子坑里找些吃食,多少有些收入。

    村里统一把塘子坑管起来,大部分人没意见,别管谁管理,鸭子鹅还是照样。只有少数会捕鱼的人不乐意,也左右不了大的形势。

    各滩区村庄的这个决定,使得滩区和滩外的村庄,差距越来越大,张集公社的17个滩区村庄,依靠这些塘子坑的收入,村村发展温室大棚,成了全国闻名的蔬菜专业村。

    张集镇的蔬菜批发市场,闻名全国,并且通过山本,出口日本。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援朝舅舅将科技大的师生送到学校,和韩志杰一块把韩屯村赞助的一百万科研经费,转交给校方。第二天就回来了,他直接回了临水,都没顾得往家拐。

    八四年的一百万元,可是比巨款,国家对科技大的投入虽然高,但一百万的赞助,还是在科技大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科技大表示,韩屯村以后就是科技大的试点村,随时可以给韩屯提供技术帮助。

    韩志杰回来的时候,把韩德才老两口捎了回来,桂金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只能等过年的时候跟桂金一块回来。

    韩德才老两口下车都愣住了,一年没回家,村里大变样,以前村庄的影子,一点也找不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