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定江山-《诸天烬灭》
第(2/3)页
其三,我朝为御四方强敌,共有八十万步兵,三十万铁骑,三十万轻骑,二十万弓箭手,二十万水军,共一百八十万大军。一个军士一年的供养,军饷及兵器耗损约六十两纹银,不计将帅,我军一年军费开销即有一亿零八百万两。即便中原大地坐拥金山,也有掏空的一天。”唐明宗看到这里,额间的眉头拧成了川字。
我苦思良久,今献有三计一册可定江山,此举就当我送给父皇和天下黎民的别礼吧。
第一、请父皇重修天下第一关。崇山关之役因水得名,因山得险。新关可称之为山海关。草原新任的大汗已向我朝称臣,父皇可让其每年进贡战马五万匹,若是草原人不愿,亦可用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换之。如若还是不愿,父皇佯称欲亲征草原,软硬兼施之下,我断定他们必两害相权取其轻,向父皇妥协。草原人没有了战马,便失去了战之根本。再加上过上了安逸舒适的生活,长久下去,便如无牙老虎,不足为惧!
第二、西域番邦与我朝隔海相望,没有直接利益冲突。但却与突厥接壤,请父皇与番邦和亲。远交近攻,称愿与番王合攻突厥,平分突厥三十二郡。番王必舍不下眼前的肥肉,欣然接受,起兵伐之。三害除其二,剩下最弱小的东邑不足为患,可日后徐徐图之。
第三、请父皇攻克突厥后,休养生息,并发一道圣旨,凡华夏国弱冠少年皆须服满兵役五年,方可卸甲归田,考取功名。每年招收新兵十万甲,并裁军百万。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减少朝政开支。另一方面,我国大举训练新兵,日积月累,二十年后我朝不战则已,战时举国皆兵。那时父皇便是欲一统四海,成就千秋伟业也未为不可!
我早年得一册奇书,名为三十六计。此乃兵家宝典,全书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共六套。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此书暗合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熟读此书,灵活运用,可抵十万甲。
此书对江山社稷而言,可谓天之重宝,望父皇珍而重之。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望父皇保重龙体,儿臣叩首拜别。
看完手中的书信,明宗肃容满面,额头上的溢出的细小汗珠显示出此时此刻他心里掀起多么巨大的惊涛骇浪!
得此书者得天下!此书何止可抵十万甲,就是说百万甲也不为过。
“唉,若是君慈有正统之名,倒是可继朕之帝位。在我众多子嗣中,君慈的才学抱负比其他诸子强上百倍。可惜他无心帝位,不然定能成为一代圣君,开创不朽帝业。。。。。。不过这样也好,历代的九五之争都是在腥风血雨中度过的,能为朕在宫外留下一丝血脉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君儿,希望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明宗握着手中的三十六计,怔怔出神。
“皇上。”总管太监在旁欲言又止。
“还有何事?”明宗思绪被打断,神色不耐的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