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会议-《明朝假太监》
第(2/3)页
见这些士子们不说话了,邻桌一位一直竖着耳朵听他们谈论的大汉站起来。
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道:“你们都是有学问的人,说的话俺也不懂,但俺们辽东人只知道一件事,就是叶公公主政辽东以后,老百姓能吃饱饭,日子也越过越好,不管是女真鞑子还是蒙古鞑子,都被叶公公赶跑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活了”
“有次在街上,有人辱骂叶公公是什么阉贼,俺一拳就打掉了他四颗门牙,朝廷大官多了,可谁管过我们辽东人?”
“朝廷大事俺不懂,俺只知道有叶公公在,咱汉人百姓就不会再受欺辱,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大汉语气洪亮,看衣着像个过路的行商,话说的虽有些粗糙,却是实实在在。
士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多人心中都涌过一个念头,读了一辈子书,却好像都不如一个粗汉看得明白,什么阉人不阉人的,只要能对这个国家有利就是好人。
这样的讨论,几乎在京城每个角落都在进行着,有赞成的,当然就有反对的,但对裁撤司礼监一事,大多还是赞同的,毕竟这是读书人的天下,而读书人基本都是比较讨厌太监参政的。
就在京城士子百姓将这件事传的沸沸扬扬之际,新鲜出炉的内阁八位阁老也开始了新年后的第一次会议。
除了内定的四位阁员,还有大理寺卿邵辅忠,礼部尚书杨嗣昌,刑部尚书王寅,工部尚书赵赢。
千万别小看这四个人,因为在每个人身后都有个利益群体。
叶珣提出几个阁员名单后,剩下的人选让李待问决定,而李待问作为三朝元老,对朝中错综复杂的格局早就心中有数。
换句话说,选出这四个人也是李待问为了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而不得已为之,因为按照叶珣的意思,今后将不设内阁首辅,实行轮换制,每人执笔七天,然后交由下一人。
可以说这个轮流执笔制,才是最让各方看重的,第一个执笔人,是以抽签形势产生的,却是大理寺卿邵辅忠。
因为朱常洛的短命,在坐的除了伤愈复出的程瑜,都算得上是三朝元老。
第(2/3)页